人物簡介:貂蟬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是其中僅有的一位無史料記載僅存在于小說戲劇中的美女,登場于歷史小說元代《三國志平話》、明代《三國演義》、元雜劇《錦云堂暗定連環(huán)計》等民間文學(xué)作品。
“貂蟬拜月”典故最早出自元代,《三國志平話》原文【王允歸宅下馬,信步到后花園內(nèi),小庭悶坐。獨言獻帝懦弱,董卓弄權(quán),天下危矣。忽見一婦人燒香,自言不得歸鄉(xiāng),故家長不能見面。焚香再拜。王允自言,吾憂國事,此婦人因甚禱祝?王允不免出庭問曰:“你為甚燒香?對我實說?!被5悯跸s連忙跪下,不敢抵諱,實訴其由:“賤妾本姓任,小字貂蟬,家長是呂布,自臨洮府相失,不曾見面,因此燒香。”】
又有元雜劇,《錦云堂暗定連環(huán)計》原文【(旦兒云)梅香,將香來者。(梅香云)姐姐,請上香咱。(旦兒云)池畔分開并蒂蓮,可堪間阻又經(jīng)年。鶼鶼比翼難成就,一炷清香禱告天。妾身貂蟬,本呂布之妻,自從臨洮府與夫主失散,妾身流落司徒府中,幸得老爺將我如親女相待。爭奈夫主呂布,不知下落。我如今在后花園中燒一炷夜香,對天禱告,愿俺夫妻每早早的完聚咱。柳影花陰月半空,獸爐香裊散清風(fēng)。心間多少傷情事,盡在深深兩拜中。(梅香云)我替姐姐再燒一炷香。天那,俺曾聽的有人說來,道是人中呂布,女中貂蟬。不枉了一對兒好夫妻。若能得早早成雙,可也拖帶梅香咱?!?/p>
“貂蟬拜月”在元代文學(xué)中寓意為“祈福團圓”,其用意是“和呂布早日團圓”。
三國演義并無“貂蟬拜月”相關(guān)情節(jié)。
以下版本為三國演義故事情節(jié)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于月下焚香禱告上天,愿為主人擔(dān)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shè)下連環(huán)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里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后,貂蟬周旋于此二人之間,送呂布于秋波,報董卓于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后,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并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占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dāng)?shù)靥倚踊ㄩ_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云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huán),行時風(fēng)擺楊柳,靜時文雅有余,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quán)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呂布殞命后,貂蟬就不知所終,演義再無交代,到底貂蟬去了哪里,其結(jié)局如何,現(xiàn)列可能結(jié)局如下:
⒈自殺殉情,隨呂布而去。
⒉被龐舒救了,并與呂布的女兒和兒子一起遠走他方,改名易姓,過上幸福的生活,偶爾也會放下手中活,倚靠窗邊,回憶和呂布在一起的那段夢一般的日子。
3.曹操將其和呂布其他妻妾一并收養(yǎng)府中,衣食無憂,但行動受制,處處遭人白眼,郁郁而終。
結(jié)局可以有許多,有興趣者盡情發(fā)揮
史書上呂布確與董卓因為奴女關(guān)系不和,被王允無意得知,便離間呂布和董卓的關(guān)系,使呂布殺了董卓。
1、貂蟬是古代一種女官名,并不是人名。
2、京劇有《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
3、“閉月羞花”中的“閉月”就是形容她的。
貂蟬在后花園拜月,忽然,輕風(fēng)吹來,一片浮云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事正好被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曾經(jīng)耗費大量筆墨渲染貂蟬義舉的羅貫中,對貂蟬“長安兵變”后的下落,始終保持沉默。在歷史價值被榨干之后,她遭到了主流文人的拋棄。但仍有一些作者在孜孜不倦地追問她的下落,繼而任意虛構(gòu)故事,以致其結(jié)局形成了“慘死”和“善終”兩大系列?!皯K死系列”至少包含了四種不同的版本。昆劇《斬貂》細述呂布在白門樓被曹操斬首,其妻貂蟬被張飛轉(zhuǎn)送給了關(guān)羽,但關(guān)羽拒絕受納這位污點美女,怕其水性楊花,朝三暮四,難免為他人所玷污,只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節(jié),于是乘夜傳喚貂蟬入帳,拔劍痛斬美人于燈下。
第二種版本是曹操強納貂蟬為妾,貂蟬寧死不屈而選擇自殺。
第三種版本出自明劇《關(guān)公與貂蟬》,劇中的貂蟬向關(guān)羽痛說內(nèi)心冤屈,詳述其施展美人計為漢室除害的經(jīng)歷,贏得關(guān)羽的愛慕,但關(guān)羽決計為復(fù)興漢室獻身,貂蟬只好懷著滿腔柔情自刎,以死來驗證自身的政治貞操。
第四種版本陳述貂蟬在劉備關(guān)羽張飛三人庇護下逃走,削發(fā)為尼,曹操派人追捕,為使桃園三兄弟不再重蹈自相殘殺的覆轍,貂蟬毅然觸劍身亡,一縷幽怨的香魂,追隨國家大義而去。
“善終系列”則有兩個核心版本,一是貂蟬出家為尼,以佚名方式寫下雜劇《錦云堂暗定連環(huán)計》,向世人言明自己的政治貢獻,最后在尼姑庵里壽終正寢。
第二種版本則宣稱劉備關(guān)羽張飛三個人都不戀女色,三人一起護送貂蟬回到其故鄉(xiāng)木耳村,而貂蟬則一直守節(jié)未嫁,終于熬成了一個貞烈老嫗,被鄉(xiāng)人建廟祭奠。為謀生和豐富群眾文藝生活起見,貂蟬還組織戲班演出,她所搭建的戲臺,曾是該村的一個誘人景點。
最近有新聞稱,某老人曾于成都北郊拾得一塊古碑,其銘文約略為:貂蟬,王允歌姬也,是因董卓猖獗,為國捐軀……隨隱居入蜀,葬于華陽縣外北上澗橫村黃土坡……這是有關(guān)貂蟬下落的最新證據(jù),卻無力證明任何東西。成都發(fā)現(xiàn)的墓碑,最多只是清代好事者的偽作。貂蟬的下落,依舊是個不可索解的懸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