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春,太子李亨的老師、秘書監(jiān)賀知章告老還鄉(xiāng)。李白沒了靠山,再也無人替他遮風(fēng)擋雨。此時,李白得罪了高力士和楊貴妃,唐玄宗也對他冷眼相看,張垍之流更是天天說李白壞話,就連寧王府的請柬也好久沒收到過了。翰林院的同僚更是對李白視若瘟神,唯恐避之不及。更有甚者對李白冷嘲熱諷。舉目四望,偌大的長安城中,李白居然找不到一個可以共飲的“酒友”。萬般
無奈之際,他只好一人獨酌。酒酣之際,突然看見天上的明月和地上的影子,詩人頓時興奮起來,情緒激昂地提筆寫下《月下獨酌四首》這一千古名篇。
“月和影畢竟是無情之物,與他們結(jié)為朋友,只能稱‘無情游’。但這正反映出詩人的有情。全詩想象豐富,構(gòu)思奇特。由‘獨’幻化成不獨,再由不獨而‘獨’到‘獨’而不獨,回環(huán)起伏,富于變化,是詩人獨創(chuàng)的佳作?!保ㄓ糍t皓《李太白全集校注》第六冊第2889頁)。
李白與月的緣分很深,他祖上世居碎葉(今吉爾吉斯共和國托克馬克城)。在唐代,碎葉是西突厥突騎施汗國的領(lǐng)地。在當(dāng)?shù)氐拿耖g傳說中,天神所創(chuàng)造的第一人叫“阿依阿塔”,即月亮父親。因此,人們十分崇拜月亮。每當(dāng)節(jié)日的夜晚,當(dāng)月亮升起,人們要向月亮恭立,祈禱給自己帶來幸福平安。吉爾吉斯人對月亮的崇拜,還表現(xiàn)在用其比喻完美的英雄和美麗的姑娘。
在李白詩中,把男人比喻為明月的詩句尤為突出,比比皆是。他在目睹了永王的軍隊浩浩蕩蕩沿江東下時說:“月化五白龍,翻飛凌九天”(《在水軍宴幕府諸侍御》);當(dāng)他得知好友晁衡遇難時說:“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哭晁卿衡》);當(dāng)他想到唐肅宗收復(fù)長安時說:“少帝長安開紫極,雙懸日月照乾坤”(《上皇西巡南京歌》);當(dāng)他看到文武百官上朝的場景時說:“王侯象星月,賓客如云煙”(《古風(fēng)·其四十六(一百四十年)》);當(dāng)他送從甥高五去隴西時說:“賢甥即明月,聲價動天門”(《贈從甥高五》);更有意思的是,他甚至還用妻子的口吻將自己也比作明月:“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自代內(nèi)贈》)……在中原文化中,多將月亮喻為溫柔的婦女,很少用來比喻男性,李白頻頻用月亮來比喻男性,這或許也是受到異域文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