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德堂是蘭溪地區(qū)最具宋元風(fēng)格的木構(gòu)建筑,其正廳檐下的單抄雙下昂六鋪作和內(nèi)槽三疊梁等都是當?shù)毓沤ǖ暮币姽吕?997年該建筑被公布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譜載世德堂是為祭祀三泉人唐元章、唐良嗣兩位南宋抗元名將而建,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唐氏叔侄二人率兵大敗元軍于蘭溪黃湓灘,朝廷加元章朝請大夫,命知嚴州,加良嗣閣門宣贊武翼將軍、江淮閩浙都統(tǒng)兵馬使,兩年后分別戰(zhàn)死在龍游白云寺和江山仙霞嶺,宋丞相文天祥為其題寫的“正氣千秋”、勅封“武翼將軍”兩古匾一直保留于世德堂,所以民間有世德堂為宋元遺構(gòu)之說。
2005年世德堂維修期間,“狀元及第”(明嘉靖庚戌殿試第一甲第一名唐汝楫立)、“翰林學(xué)士”(宋天圣翰林唐滿立)、勅封“溫國公”(宋戶部侍郎唐恪立)、特賜“成忠郎”(宋鄧州都司唐堯卿立)等宋明豎匾也得到修整,另有幾十塊毀于“文革”的橫匾也因當年一位睿智老人的偷偷摘抄而重見天日于盛世。那些標榜著宗族榮耀的文字多少會有炫耀和教化的動機,但無疑也是唐氏后裔的精神氣質(zhì)所在。
世德堂俗稱將士廳,坐北朝南偏東45°左右,總體為三進兩天井合院式,依次有照壁、門樓、門廳、正廳、后廳、廂廊、夾弄等組成。現(xiàn)存磚雕門樓為明嘉靖年間建造,四柱五樓牌坊式,樓脊有寶瓶、三戟、獅子和魚龍吻獸等吉祥飾物,正樓下書“東魯”二字,意為不忘山東先祖,額枋上有高浮雕的雙獅戲球、麒麟、牡丹等,各檐出跳仿木五踩計心斗拱共十二攢,部分施象鼻昂,拱眼壁等處有彩畫。樓下為石庫門,有泡釘,兩旁設(shè)抱鼓石和旗桿石。門廳面闊三間,進深九檁,明間用抬梁式五架梁對前后雙步,次間抬梁穿斗混合式,磚制仿木梁架,明間后檐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拆改出單檐歇山頂固定式戲臺,檐下?lián)瓮歇{子牛腿,該進建筑在3年前的大修中更換了較多的大木構(gòu)件。戲臺正對正廳,兩旁用廂廊各三間圍合天井。正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用才粗壯,結(jié)構(gòu)奇巧,在當?shù)赜忻耖g小皇宮之稱。前檐柱頭和補間出單抄雙下昂六鋪作共十朵(其中補間各兩朵),單材重拱計心造,昂為琴面昂,整體與宋元官式做法相似,但補間鋪作無后尾,顯然以裝飾為主、受力為輔。前廊五檁,用覆水椽,梁架為抬梁式結(jié)構(gòu),單步梁、三架梁和五架梁均為扁作月梁造,梁頭無雕飾,梁柱節(jié)點處用足材丁頭拱,騎栿拱順檁方向出三跳足材,坐斗下用駝峰。內(nèi)槽七檁,明間抬梁式結(jié)構(gòu),三架梁、五架梁、七架梁互相疊加成“三疊梁”,七架梁插入前后金柱櫨斗,櫨斗用圓形,出十字拱、蟬肚替木等承托梁栿。所有梁栿間均用騎栿拱(十字拱)承托,次間山縫抬梁穿斗混合式,中柱落地,兩旁用單步梁、雙步梁和三步梁疊加,風(fēng)格與明間梁架取得統(tǒng)一。后廊用單步。后檐額及內(nèi)額施一斗九升的扶壁拱和襻間拱。除西次間前廊有石柱兩根外均用木柱,梭柱明顯,明間檐柱、四金柱為鼓狀柱礎(chǔ),其余為礩形柱礎(chǔ)。根據(jù)正廳大木分析,專家斷代為元末明初建筑。后廳為清末添建,三間兩搭廂式,正房為重檐樓屋,樓下明間抬梁結(jié)構(gòu),每間用四扇五抹隔扇門,前廊出三檁,青石抹角方柱,四只人物動物牛腿為近年被盜后重新復(fù)制,兩次間梁架與山墻間有木梯可登樓,樓上草架,用七檁,前檐有樸素的壺嘴形撐拱。后廳存有供奉祖先牌位的神櫥,小木作較為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