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弄堂中的少女易遙在17歲時愛上不良少年后意外懷孕,和她毗鄰而居的齊銘則生活在完全不一樣的世界里——老師的寵兒,父母的掌中寶。兩人之間產(chǎn)生了某種介于愛情和友情之間、或者說是凌駕于愛情與友誼之上的微妙情感。易遙找到僻巷里的一家簡陋診所想偷偷地做流產(chǎn)手術(shù),心生后悔的易遙在逃跑時不巧被唐小米看見,從此易遙在唐小米的打壓下,成了校園里的“另類”。
直到顧森湘和顧森西姐弟倆的介入,讓易遙和齊銘的關(guān)系發(fā)生了變化。齊銘和顧森湘偷偷相愛,大人們眼中的“壞孩子”顧森西對易遙產(chǎn)生了好感,而易遙在對齊銘的失望中也接受了顧森西的感情。但是在兩對四個少男少女之間,愛情、嫉妒、仇恨、偏見、誤解這些糾結(jié)不清的欲望像茂盛的野草一樣在他們心里瘋長著。最終因為一個陌生電話引起的事端.導致顧森湘受辱割腕,而易遙因為受不了齊銘和顧森西對她的誤會而跳樓自殺。面對接二連三的慘劇,絕望的齊銘也開煤氣自殺。
楔子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六回
?第七回
第八回
?第九回
第十回
第十一回
第十二回
?最終回
番外篇:黑暗源泉
?后記:對他說 ?
易遙:從小父母離異,父親再婚,而易遙和母親生活在一起。母親林鳳華因生活所迫,淪為暗娼,靠微薄的收入維持著貧窮的生活。在這樣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中,每天籠罩著少女易遙的是哭泣、呻吟、咒罵、貧困、絕望交織的噩夢般的生活。最后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她不惜縱身一躍。用自己18歲的生命來抗爭。
齊銘:家境殷實,家庭和睦,父母從小對他疼愛有加。齊銘聰慧、勤奮、乖巧、俊秀,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鄰里眼中的優(yōu)秀孩子,無數(shù)少女愛慕的男生。他與易遙有一種臨界于愛情與友情的情感,但仍舊選擇了顧森湘,又因為誤會導致易遙的自殺。
顧森西:轉(zhuǎn)學到易遙學校的學生,成績較差,但長相英俊很討女生喜歡,對易遙有好感。
顧森湘:顧森西的姐姐,成績優(yōu)異,相貌出眾,一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齊銘的女朋友。因為易遙無心轉(zhuǎn)發(fā)的短信而導致前去赴約的顧森湘遭人凌辱,割腕自殺。
唐小米:長相甜美,內(nèi)心卻十分惡毒,在班里拉幫結(jié)派。她暗戀齊銘因此處處針對易遙,糾結(jié)人馬毆打易遙導致其流產(chǎn)后大出血,顧森湘自殺事件背后的始作俑者。
郭敬明在該書后記中談到,自己一開始并沒有想過要寫《悲傷逆流成河》這樣的題材,那時正逢雜志《最小說》創(chuàng)立,他便在編輯的說服下打算寫個上中下回的短篇小說連載,于是就抱著這樣的心情,開始了《悲傷逆流成河》的創(chuàng)作。結(jié)果沒想到創(chuàng)作中根本停不下來,故事越來越多,而他也越來越沉浸在這種和以前風格完全不一樣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里,直到寫完這部長篇小說。
作品主題
《悲傷逆流成河》以憂傷筆調(diào)講述了四個中學生的青春故事,故事背景是現(xiàn)代化的大都市上海,核心人物是易遙和齊銘,主要場景在上海某中學,及主人公所生活的一條普通上海弄堂之間展開。書中幾個中學生組成的少男少女的世界,是一個封閉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青春像野草般瘋長。迅速成長的青春就像一個怪獸,成了少男少女們自己也無法把握的東西。他們無法克制自己萌動的愛,無法抵御禁果的誘惑,也無法克制自己內(nèi)心的惡,一切都肆意地爆發(fā)著。但他們的世界是孤立無援的,他們的青春是殘酷的。心中的怪獸有時候會張開血盆大口吞噬事物。 郭敬明把成年人的世界隔絕在外,從青少年世界的窗口望過去,那是一個對立的世界,也是一個陌生的、冷漠的世界。無論是易遙母親的絕望,還是齊銘母親的勢利虛偽,又或是班上同學的冷漠,這幾個青少年全然感受不到來自成人世界的理解、援助和愛。無論是易遙、齊銘居住的弄堂,還是學校,都是令他們時時刻刻感到窒息,時時刻刻想要逃離的地方。最后,在三個花季少男少女相繼的死亡中,小說拉下了帷幕。
小說單從結(jié)局來看,的確非常離奇也不同尋常,但如果循著每個人物短暫的人生足跡,就會發(fā)現(xiàn)導致他們悲劇的環(huán)境、人和事以及行為因素在現(xiàn)實生活中隨處可見。小說中易遙的家庭是破碎而不幸的,她的生活環(huán)境非常惡劣,她的母親更把人生失敗的原因歸結(jié)到易遙身上,帶給她的不僅是無盡的怨恨、打罵,也是易遙悲劇的前兆。齊銘的家庭看似幸福,但他的母親是一個勢利小人,她的所作所為經(jīng)常讓齊銘感到羞愧、屈辱,她“愛”兒子的方式在齊銘心里經(jīng)常激起反感的情緒。他們的學校是一個刻板、陰冷的地方。面對發(fā)生在學生互相之間的沖突,沒有任何老師的介入干預,更沒有關(guān)心、幫助與引導。
藝術(shù)特色
小說的環(huán)境在人物悲劇中有重要作用。易遙居住的弄堂是個流言蜚語、造謠中傷等毒菌滋生的小市民社會。在這個環(huán)境里作者寫出了那種惡俗對青少年的毒害,讓讀者感覺不到一絲一毫的鄰里溫情。從中可以看出郭敬明對底層市民社會的洞察和批判,也看出他對人性的一種冷酷觀察。而易遙的班級里,唐小米所代表的是另一個環(huán)境。在這個環(huán)境里,作者寫到了青少年在年輕的心靈里衍生出的人性之惡,她們之間會因為嫉妒而去仇恨、中傷別人,甚至不擇手段地攻擊、傷害別人。而教師群體的形象是機械、空洞、蒼白的,易遙在遭遇到人生中毀滅性的打擊的時候,得不到一絲一毫來自老師的援助。愛的缺失、教育的缺失,都是直接造成人物命運悲劇性結(jié)局的原因。當然,郭敬明的視野和情感決定了他只能站在和中學生一樣的立場和角度去描寫。
在《悲傷逆流成河》中,郭敬明常使用短促的句子和分行結(jié)構(gòu)來暗喻情緒的變化?;厮葑髌返拈_端,讀者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試圖以一種充滿暗喻色彩的氛圍來表達某種曖昧不明的情緒:“弄堂里彌漫起來的晨霧,被漸漸亮起來的燈光照射出一團一團黃暈來?!惫适碌闹魅斯驮谶@樣的霧氣中走出來。在整部作品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粗看很容易被認為是筆調(diào)的“明媚的哀傷”,但實際上,這是一種以“景”托“事”,以“事”喻“情”的手法,借助大量情緒化的“景觀”氛圍供托出“悲傷”的先兆。 作品評價編輯
一是沒有想到他清新引人的文字,不僅沒有絲毫的減退成色,而且含帶了不少散文的韻致和詩的氣度,使得作品的文學品味更為濃郁。二是沒有想到作品里的故事是如此的沉重,人物是如此的無告,在直面學生生態(tài)現(xiàn)狀的淋漓敘事中,一種叫做責任感的東西撲面而來。從這部小說里,可以讀到郭敬明為學生弱者代言的平民姿態(tài),也可以讀到他對于父母與子女、老師與學生、家長與家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諸種不諧之音的捕捉,揭示與批判使得作品散發(fā)出濃重的“審父”或“審母”意識?!獙W者白燁
全書一開場浮現(xiàn)于鏡頭里的上海弄堂,生動到幾乎能讓讀者踏走到其間,而兩側(cè)分辨?zhèn)鱽斫厝徊煌穆曇?,粗鄙的對罵和破罐破摔后絕望的哭泣,讓另一旁如煦的關(guān)照聲顯得如此無稽。——作家落落
郭敬明,1983年6月6日出生于四川自貢,中國作家、導演、編劇、《最小說》雜志主編。已出版作品:《幻城》、《夏至未至》、《悲傷逆流成河》、《小時代》系列、《爵跡》系列等。導演作品:《小時代》系列、《爵跡》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