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蘊皆空: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出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觀自在菩薩,行深船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p>
《心經(jīng)》的五蘊皆空,是說世間的一切生滅現(xiàn)象并非實有,而是空的??詹皇鞘裁炊紱]有,而是說五蘊的‘有’,‘有’是假有,因此,空,是對‘有’的實質(zhì)的透視,即:有是指名義上的有,你認為有就有,空也是指名義上的空???,是破除我們對‘有’的錯誤執(zhí)著,倘能照見五蘊皆空,人類自然能夠度脫一切煩惱痛苦。舉例說明:當我們在努力時,在沒有取得實質(zhì)性的突破時,利用“五蘊皆空”就能幫助我們擺脫困難,讓我們清楚“有和空”是相對的,不必為有和空而苦惱,只要珍惜經(jīng)歷過程中的快樂便是了。
五蘊:即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蘊是蘊藏、積聚的意思。色蘊屬于物質(zhì)現(xiàn)象范疇,受、想、行、識四蘊是屬于精神現(xiàn)象范疇。
即物質(zhì)的積聚。色蘊包含內(nèi)色與外色。內(nèi)色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我們所依靠生活的根身(身軀);外色就是:色、聲、香、味、觸五境,我們所知的外境,這些都包含在五蘊之中。
在色蘊的境界當中所領(lǐng)受苦樂感受的就叫受蘊,這些受用就是因為分別產(chǎn)生的,比如有人看到月亮非常高興,有人看到月亮就非常的哀傷,月亮自己本身沒有發(fā)出信息說我今天很高興,讓大家都高興一下,或者我今天哀傷,就讓大家哀傷,這些都沒有。月亮是無記的,但不同的人看到月亮就有不同的感受,有苦有樂,有喜有憂,這就是因為人在分別。
“想蘊”就是自己的思維,在一切境界相當中會給每個物體設(shè)立一個名相,比如說這是電視,那是轎車,就是虛妄的在這些境界相中安立名字,其實想都是名字在這里做主,如果沒有名字就想不出來了,想就是依照色的境界和依照受的境界而產(chǎn)生的,
行蘊就是講我們心念,我們的心念生滅遷流而不停息,行蘊帶給我們的也是苦受,不過我們欲界的眾生心太粗了沒有那么細,所以感受不了這個“行蘊”的苦。
識蘊就事一般小乘講的意識,意識就是分別,在這個境界上去分別一切的法相這個就是識。
五蘊皆空:不是一種境界,而是一種事實。指人無法正確而完整的認識事物,你看到的想到以及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都是不正確不完整的。
五蘊皆空下一句是:四大和合。
四大和合:指物理結(jié)構(gòu)的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四大元素。
1、地大:指身體的骨骼、指甲、毛發(fā)等堅固性,具有堅持樹立的基本功能。
2、水大:指身上的血液、涕唾、體液等濕潤性,具有滋潤和柔和的特點。
3、火大:指身體的熱能等溫暖性,具有溫熱激情的表現(xiàn)。
5、風大:指人的呼吸(外風大)和大腦的思維活動(內(nèi)風大)的流動性,具有推動向上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