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盧(Andalusian)西亞馬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最純正的馬種之一。安達盧西亞馬和它同血緣的兄弟,如盧西塔諾馬(Lusitano)、卡爾修西安馬(carthusian)、阿特萊爾馬(AlterReal)、卡斯提連馬(castilian)、??怂固貍惵~馬(extremeno)、以及札帕特羅馬(Zapatero)等等一樣,所擁有的外型,與伊比利亞半島(IberianPeninsula,包括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半島)史前洞穴圖樣中的馬兒幾乎如出一輒,因為它們都是索雷亞馬(Sorraia)的后裔,通稱為伊比利亞馬(Iberian)。
安達盧西亞馬是西班牙馬的后裔,而且是世界最優(yōu)秀的馬種之一?!鞍策_盧西亞馬”一名來自西班牙南部的一個名叫“安達盧西亞”的省,在那里有培育該馬的種馬場。同是一種馬,在西班牙,這種馬叫“純種西班牙馬”,西班牙語為Pura Espa Ola,簡稱PRE;在西班牙以外,卻以“安達盧西亞馬”聞名于世;在葡萄牙,這種馬叫“盧西塔諾馬”,或者說該馬是安達盧西亞馬的葡萄牙版本,因為兩者很難從外貌上分辨開來。但也存在另外一個觀點,就是盧西塔諾馬完全是一個獨立的品種,是安達盧西亞馬和葡萄牙本地母馬雜交而來的。
安達盧西亞馬具備驕傲與勇敢的氣概,以及馴良與易與人親近的氣質(zhì),這就是安達盧西亞馬的特色,因此安達盧西亞馬不僅是西班牙小孩最慣常騎乘的馬匹,也是在各種表演與游行場合中,能夠同時展現(xiàn)爆發(fā)力與翩翩風范的馬兒。繁殖方式,胎生。食性,草食性。
整體貴族式的長相,有力而覆蓋濃密鬃毛的項部,是安達盧西亞馬外觀上的特色。發(fā)育良好、均勻、和諧。
頭部中等大小,從側面看為直頭或者略微呈凸頭,若凹頭或過分凸頭均為嚴重缺陷;中長型的耳朵極富表情且靈活;眼睛大而靈活,呈三角形,眉骨突出但不超過額鼻所形成的平面,看來又驕傲又溫和,非常有魅力;臉長并相對窄,杏仁狀鼻孔不凸出;下頜部飽滿、少肉,長而呈適度弓形的下頜緣線。
頸頸部拱起,肌肉發(fā)展良好,與鬐甲連接良好,鬃鬣如絲并豐茂。有直而凸起的側面輪廓是它的主要特征。
軀干比例協(xié)調(diào)并強壯。耆甲適當寬而明顯且與背結合平緩;背堅實,富于肌肉,接近直背;腰短、寬,富于肌肉,有時略弓腰和背與臀部結合良好;臀部長、寬中等,圓形略向下傾斜;尾礎低且貼著臀部,厚而長,經(jīng)常呈波浪形;胸部深而豐滿,兩肋伸展,腹部正常。
肢干肩長而富于肌肉,傾斜而富有彈性;上臂強壯且角度好;前臂有力,中等長度;前膝發(fā)育良好,輪廓清晰;管部長度比例適合,外形良好,筋腱充足;球節(jié)輪廓清楚、明顯,距毛稀少;系部外形、角度、方向良好;蹄強壯,大小適當,發(fā)育良好。
股部肌肉豐滿,臀部略弓,富于肌肉;飛節(jié)強壯、寬且清楚;趾關節(jié)以下同前肢;腿長,肢勢正常。
毛濃密的皮毛,夏天短,冬天,尤其在冷一點的國家,就會稍長。濃密茂盛,且經(jīng)常呈波浪卷曲式的鬃毛與尾毛,是安達盧西亞馬的一大特色,也是安達盧西亞馬因而珍貴的原因,古時候的人,還會讓馬兒的鬃毛與尾毛拖到地上。大約80%的安達盧西亞馬是灰色,15%是騮色、5%是黑色、淡褐色或淡黃色。其實在早期時它有各種顏色,甚至還有斑點的。
身高一般為152厘米至173厘米。品種標準中規(guī)定在馬3歲時測定,公馬的身高不低于152厘米,母馬的身高不低于150厘米。
勇敢、鎮(zhèn)靜、敏感、忠誠。安達盧西亞馬堅韌而溫順,有理解能力且善于學習。運動靈活、暢達、協(xié)調(diào)、有韻律。特殊的才能就是收縮步法和用后腿旋轉(zhuǎn)。
具備驕傲與勇敢的氣概,以及馴良與易與人親近的氣質(zhì),這也是安達盧西亞馬的特色。
有一些適應用途。主要用于騎乘,適用于高等花式騎術、經(jīng)典盛裝舞步、牛仔用馬、斗牛場用馬、四輪馬車、牧場工作及其他訓練項目。由于這種馬腿部伸縮自如,天生嗜好運動且聰明,能掌握高等花式騎術的要領,因此曾一度被稱為“舞馬”。
安達盧西亞馬是西班牙小孩騎乘的馬匹,是在表演與游行場合中,能夠展現(xiàn)爆發(fā)力與翩翩風范的馬兒。
姿態(tài)、外表、友善而彬彬有禮的氣質(zhì),曾使其成為歐洲王室的愛驥,因此也被贊譽為“國王之馬”。
身為戰(zhàn)馬,安達盧西亞馬擁有各種優(yōu)異的結構品質(zhì),以應騎在背上的武的氣質(zhì),也是安達盧西亞馬的特色。
伊比利亞馬除了擔任戰(zhàn)馬之外,后來也擔任「歐洲的皇馬」,出現(xiàn)在每一個皇室大殿中,爾后,包括奧地利、法國、意大利、德國等國家,紛紛成立騎術學院,在這些優(yōu)秀高級的騎術學院當中,伊比利亞馬因為具備了豐沛的前進氣勢以及極度靈巧的特質(zhì),因此成為這些學院的喜愛。紐卡索公爵(TheDukeofNewcastle)在1667年,就曾經(jīng)如此描述安達盧西亞馬:它是世界上高貴的馬兒,它美麗,它有好的氣概,勇敢又溫馴,它有驕傲的快步,跑步時也最高傲最高尚,而它也是可愛文雅的馬兒,是奏著凱歌的國王最好的選擇。安達盧西亞馬是創(chuàng)立世界馳名的維也納西班牙馬術學校(SpanishRidingSchoolinVienna)的利皮札馬(Lipizzaner)的基礎,它的影響不僅及于大部分德國溫血馬的發(fā)展,包括愛爾蘭的康尼麻拉馬(connemara)、英國的克利夫蘭騮馬(clevelandBay),甚至新世界的許多品種,像是美國奎特馬(QuarterHorse)、秘魯?shù)陌吞K馬(Paso),都可以看到它的影響力。
安達盧西亞馬的系統(tǒng)性培育規(guī)模,在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達到高峰,但為了要讓安達盧西亞馬更高更重,開始加強與重型種馬的交配,這卻使得安達盧西亞馬原本珍貴的爆發(fā)力以及馴良溫和的天性差點泯滅無存,而它結實的結構以及引以為傲的機敏性,也因此受到污染。到了拿破侖時代,大部分頂尖的安達盧西亞馬,都被拿破侖及其手下將領奪取了,以致于安達盧西亞馬當時差點面臨絕種的危機,所幸,在卡斯提耶歐(casstello)、赫雷斯(Jerez)、塞維亞(ceville)等幾處的卡爾特(carthusian)教會教士,自十五世紀以來都經(jīng)常培育著最優(yōu)良純正的安達盧西亞馬,使得安達盧西亞馬當中的一些優(yōu)秀品種仍得以保存至今,因此近代最優(yōu)良的馬兒,多半也都是源自這些卡爾特教士所飼養(yǎng)的馬匹。
在西班牙南部所發(fā)現(xiàn)的這些洞穴圖畫,約是公元前兩萬年至三萬年之間的作品。大多數(shù)的專家都認為,這些雕刻出來的圖樣,應該是在這么長的時間中,由占領西班牙的不同民族所完成的。
因此,這段時間內(nèi)伊比利亞半島的馬,也受到包括法國塞爾特民族(celts)、北非迦太基民族(carthaginians)、羅馬民族、德國的部落民族如摩爾人(moors)等等的影響。不過,到了十五世紀之前,安達盧西亞馬則反倒能夠影響其它不同種的馬,尤其是它擁有世界上頂級戰(zhàn)馬的頭銜,使它可以化身為許多歷史上偉大戰(zhàn)馬的名字。
部分研究人員認為,早在公元前三四千年以前,人們就已經(jīng)開始騎乘伊比利亞馬了。后來無論是腓尼基人(Phoenicians)于公元前兩千年左右,或是希臘人于公元前一千年侵略此處,都認為伊比利亞半島上的這些騎兵造成了極恐怖的威脅,而伊比利亞馬也成為當時所向披靡的戰(zhàn)馬。不僅荷馬(Homer)在他公元前一千一百年左右完成的作品「伊利亞德」(Iliad)中提到了這些伊比利亞馬,著名的希臘騎兵將領贊諾芬(Xenophon)也以「有天份的伊比利亞馬」對這些在公元前四百五十年左右?guī)椭拱瓦_人擊敗雅典人的馬兒作出高度的評價。到了公元前218-201年間的第二次腓尼基戰(zhàn)役(SecondPunicWar)中,漢尼拔(Hannibal)數(shù)度擊退入侵的羅馬人,所選用的也是伊比利亞騎兵團。伊比利亞馬的軍事用途歷久不墜,征服者威廉(Williamtheconqueror)在1066年的哈斯汀之役(BattleofHastings)中,自始至終都騎乘著伊比利亞馬。而伊比利亞馬雖然頂著「頂級戰(zhàn)馬」的頭銜,它們與人們之間的互信與親近的特質(zhì),更是廣為人知。
伊比利亞半島在歷史上不斷地被不同民族入侵,這些民族也帶來不同種的馬兒,使伊比利亞馬雜交的淵源,約可追溯至公元前711年摩爾族入侵的時代,當時交配的主要對象就是一些東方品種的馬兒。半島上的國界疆土不斷地重新劃分,不同的地區(qū)在不同的時間有了不同的名字,而馬兒的名字也不斷地變化,不過追究到底,這些可能都是同一種馬兒。譬如在中世紀的阿拉伯帝國之前,整個半島的人幾乎都被稱作安達盧西亞人,因此這兒的馬兒也叫做安達盧西亞馬。至于盧西塔諾馬的名稱來源,則是源自葡萄牙的羅馬名稱盧西塔尼亞。
伊比利亞半島后來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份,也是當時培育馬兒相當著名的一個地區(qū),諸如阿拉伯馬(Arabian)、柏布馬(Barb)、和其它東方馬(Oriental)都相繼來到此處。當時這兒的傳統(tǒng)西班牙或伊比利亞品種的馬,都還保有諸如頭部位置較高且有凸起的輪廓、結實強壯的體魄、行動機敏、驕傲卻又溫和等等特色。
現(xiàn)今的安達盧西亞馬仍是世界上主要品種的馬兒,對其他的品種也是影響深遠。在西班牙則是擁有極尊貴的地位,尤其是在安達盧西亞這個古西班牙的心臟地帶的赫雷斯(JerezdelaFrontera)、塞維亞(Seville)、與哥多華(cordoba)這幾個城鎮(zhèn)。后來,安達盧西亞馬隨著西班牙征服者登陸美洲,進而將影響力傳遞到美洲馬,以及許多歐洲馬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