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无码视频明星|国产A级无码国产无码区|中文无码福利亚洲欧美黄色片|超级黄色A片日韩人人插|日韩一本大道乱码人妻|可以免费在线观看的AV|在线免费国产高清涩涩|成人视频网站亚州|久久久成人网址|超碰免费在线看强奸

世界氣象組織

#聯合國機構# 0 0
世界氣象組織(英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簡稱WMO),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其前身是誕生于1873年的國際氣象組織,后于1950年3月23日改為現名,現如今成為了聯合國有關氣象(天氣和氣候)、業(yè)務水文和相關地球物理科學的專門機構。世界氣象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是世界氣象大會,每4年召開一次,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現擁有國家會員187個,地區(qū)會員6個。
詳細介紹 PROFILE +

組織介紹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世界氣象組織是在1947年9-10月在華盛頓市召開的國際氣象組織各國氣象局長會議上更名為世界氣象組織。它的前身國際氣象組織(International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英文簡稱IMO),是1872年和1873年分別在萊比錫和維也納召開的兩次國際會議后于1878年正式成立的非官方性機構。1947年9月在華盛頓召開的各國氣象局長會議,通過了世界氣象公約草案,1950年3月23日該公約生效,國際氣象組織改名為世界氣象組織。1951年3月19日在巴黎舉行世界氣象組織第一屆大會,正式建立機構。同年12月,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

發(fā)展歷史

《世界氣象組織公約》于1950年正式生效,世界氣象組織隨之宣告成立。

2009 WMO全球大氣監(jiān)測(GAW)成立20周年

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氣候大會(1979年和1990年)基礎上召開第三次世界氣候大會

2008 WMO/UNEP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成立20周年

2007 WMO-UNEP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與美國前副總統,環(huán)保人士阿爾.戈爾先生分享諾貝爾和平獎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印度尼西亞巴厘)通過將于2009年進行的新談判過程的巴厘路線圖,它將形成2012年后國際氣候變化協議。

蒙特利爾議定書20周年:WMO榮獲蒙特利爾議定書伙伴獎 Protocol Partners Award

由WMO和國際科聯共同發(fā)起國際極地年 2007-2008

安全和可持續(xù)的生活:天氣、氣候和水服務的社會經濟效益國際會議(西班牙馬德里)

2006 WMO溫室氣體公報問世

WMO北極地區(qū)臭氧公報問世

發(fā)生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南極臭氧空洞

2005 第一次世界減災大會 (日本兵庫)

審查關于小島嶼發(fā)展中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行動綱領執(zhí)行情況的國際會議(毛里求斯)

在WMO秘書處設立國際地球觀測組秘書處

2003 慶祝布魯塞爾大會(1853)150 周年

第二次婦女參與氣象水文技術會議(日內瓦)

發(fā)起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計劃、WMO空間計劃和最不發(fā)達國家計劃(LDC)(歸屬技術合作計劃)

2002 世界可持續(xù)發(fā)展首腦會議(南非約翰內斯堡)

2001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三次評估報告

2000 世界氣象組織五十周年慶典

1999 WMO新總部大樓在日內瓦落成

1997 京都會議確定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和時間表

婦女參與氣象水文國際會議(泰國曼谷)

1995 建立氣候信息和預測服務(CLIPS)項目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二次評估報告

WMO新大樓奠基儀式

1993 發(fā)起世界水文循環(huán)觀測系統(WHYCOS)

1992 聯合國環(huán)境和發(fā)展大會(巴西里約熱內盧)

建立全球氣候觀測系統(GCOS)

國際水和環(huán)境大會 (愛爾蘭都柏林)

1991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1990 第二次世界氣候大會發(fā)起全球氣候觀測系統

國際減災十年開始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一次評估報告

1989 建立全球大氣監(jiān)測網以監(jiān)測大氣成分

WMO 和UNEP 啟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談判過程

1988 建立WMO/UNEP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1987 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

1985 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

1983 建立WMO 長期規(guī)劃過程

1979 第一次世界氣候大會,建立WMO世界氣候計劃

1978/1979 在全球大氣研究計劃下的全球天氣試驗和季風試驗

1977 WMO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IOC)聯合建立國際全球綜合海洋服務系統

1976 WMO開展首次國際全球臭氧狀況評估

1972 指定WMO的業(yè)務水文活動為業(yè)務水文計劃

1971 建立熱帶氣旋項目,后升格為熱帶氣旋計劃

1963 發(fā)起世界天氣監(jiān)視網

1960年6月世界氣象組織決定將公約生效日期和世界氣象組織更名日——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

1957 發(fā)起國際地球物理年1957-1958

建立全球臭氧觀測系統

1951 WMO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

1950 3月23日WMO公約生效 ,國際氣象組織也正式更名為世界氣象組織

1947 氣象局長大會在華盛頓召開大會,通過《世界氣象組織公約》,決定成立世界氣象組織通過WMO公約

1946年7月,挪威學者海塞貝格博士在巴黎舉行的一次國際氣象組織的會議上,起草了一份世界氣象公約草案,并提議國際氣象組織改名為世界氣象組織,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

1873 WMO的前身,國際氣象組織(IMO)誕生,總部瑞士日內瓦(維也納)

1853 第一次國際氣象大會(布魯塞爾)

2021年9月,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在過去50年中,由氣候變化引發(fā)的洪水和熱浪等天氣災害數量增加5倍,造成超過200萬人死亡,總損失達3.64萬億美元。

2022年4月27日,世界氣象組織宣布,由于去年“艾達”颶風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今后颶風命名不再使用“艾達”。以I開頭的颶風名稱因此被“除名”12個,數量最多。  

組織宗旨

氣象組織是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組織的宗旨包括:

便利于全世界合作建立網絡,以進行氣象、水文和其他地球物理觀測,并建立提供氣象服務和進行觀測的各種中心;

促進建立和維持可迅速交換氣象情報及有關資料的系統;

促進氣象觀測的標準化,并保證觀測結果與統計資料的統一發(fā)布;

推進氣象學在航空、航運、水事問題、農業(yè)和其他人類活動領域中的應用;

促進實用水文活動,加強氣象服務部門與水文服務部門間的密切合作;

鼓勵氣象學和適宜的其他有關領域中的研究與培訓。

組織機構

最高權力機構是世界氣象大會,每4年召開一次。還設有執(zhí)行理事會、區(qū)域協會、技術委員會和秘書處。

世界氣象大會

大會是該組織的最高權利機構,由各會員派代表團與會。一般每4年召開一次大會,審議過去4年工作,研究批準今后4年的業(yè)務、科研、技術合作等各項計劃,以確定為實現組織宗旨而采取的總政策,通過有關國際氣象與水文做法的技術條例,并確定下一個四年的氣象組織方案和預算。

選舉產生新的主席、副主席,選舉產生除本組織主席和副主席以及區(qū)域協會主席以外的執(zhí)行理事會成員和任命秘書長等。

執(zhí)行理事會

世界氣象組織執(zhí)行理事會(前稱執(zhí)行委員會)由36個國家氣象和水文局局長組成,每年至少舉行一次會議,以審查組織的活動和執(zhí)行氣象組織大會的決定。 是大會閉幕期間的執(zhí)行機構,相當于人大的常務委員會。其組成人數根據本組織會員數的增多而逐漸增加。目前招待理事會有36人組成,包括本組織主席、3位副主席(第5次大會前為2位副主席)、6位區(qū)域協會主席和由氣象大會選舉產生的26名成員(均為局長)組成。

區(qū)域協會

按地理區(qū)域,世界氣象組織分為六個區(qū)域協會。即一區(qū)協(非洲)、二區(qū)協(亞洲)、三區(qū)協(南美)、四區(qū)協(北中美洲)、五區(qū)協(西南太平洋)和六區(qū)協(歐洲)。區(qū)域協會主要負責區(qū)域內各項氣象、水文活動,實施大會、執(zhí)行理事會的有關決議。一般4年舉行一次屆會。中國屬第二區(qū)協(亞洲)協會。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作為地區(qū)會員也屬于第二(亞洲)區(qū)協。

協調各自區(qū)域內的氣象與水文活動,并從區(qū)域角度審查向其提交的所有問題。

技術委員會

世界氣象組織根據氣象、水文業(yè)務性質,將技術委員會發(fā)分為兩組8個委員會,它們是:A 基本委員會,包括基本系統委員會(CBS)、大氣科學委員會(CAS)、儀器和觀測方法委員會(CIMO)和水文學委員會(CHY);B 應用委員會,包括氣候學委員會(CCL)、農業(yè)氣象學委員會(CAGM)、航空氣象學委員會(CAEM)、世界氣象組織/政府間海洋委員會海洋和海洋氣象聯合委員會(JCOMM)。委員會由本組織各會員提名指派專家參加,委員會工作主要是在其中職責范圍貫徹大會、執(zhí)行理事會及區(qū)域協會的決議并協調本委員會的工作。一般每4年召開一次屆會。

秘書處

秘書處為世界氣象組織常設辦事機構。該秘書處由1951年12月10日從瑞士洛桑遷到日內瓦。秘書處由氣象大會任命的秘書長主持工作,現任秘書長是法國的M.雅羅先生(Michel Jarraud)。為處理日常國際氣象事務,秘書處下設若干職能司負責有關工作。他們是:秘書長辦公室、世界天氣監(jiān)測網司、技術合作司、區(qū)域辦公室、資源管理司、支持服務司和語言、出版與會議司。

秘書處從事技術研究,并負責旨在促進有關國家經濟發(fā)展的全世界氣象學與實用水文學方面的眾多技術合作項目。秘書處還出版專門的技術說明、指南、手冊和報告,而且一般還要在氣象服務與實用水文服務之間擔任聯系者的角色。秘書處是同聯合國和其他專門機構密切合作開展工作的。

資金來源

主要來自成員國會費(約占80%)和自愿捐款(約占20%)。

組織領導

主席:格哈德·阿德里安

秘書長:彼得里·塔拉斯

國際合作

有關氣象組織決議分別是1961年和1962年聯合國大會第十六屆和第十七屆會議在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國際合作的范圍內通過的。大會建議氣象組織研究如何才能利用空間活動方面的發(fā)展來提高大氣科學和技術的水平。氣象組織對這些決議作出了響應,從而建立了世界天氣監(jiān)視網,并確定了對氣象系統作最佳利用的條件,而且還審議了關于大氣研究的各種提案,預計衛(wèi)星數據將會為這些研究作出貢獻。氣象組織繼續(xù)對其對衛(wèi)星數據的業(yè)務要求加以綜合,其中既包括那些可在不久的將來達到的要求,也包括那些需要作出重大努力而且要到二十一世紀的相當時候才能達到的要求。各種空間研究組織和氣象組織間正在進行對話,這種對話將有助于確保通過正在出現的和計劃采用的系統滿足我們的未來需要。

重點在于使衛(wèi)星運營者密切其同氣象組織各種機制的關系。兩個特別提及的國際小組是氣象衛(wèi)星協調小組和地球觀測衛(wèi)星委員會。

氣象衛(wèi)星協調小組于1972年作為一個非正式小組成立,目的是在衛(wèi)星供應商之間對第一個全球靜止系統進行協調。歐洲航天研究組織、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和日本的日本氣象局是創(chuàng)始成員。協調小組現有成員包括歐洲氣象衛(wèi)星應用組織(歐空局也派有代表)、印度、日本、中國、美國、俄羅斯聯邦和氣象組織。歐洲氣象衛(wèi)星應用組織現擔任氣象衛(wèi)星協調小組秘書處。協調小組的建議對成員不具約束力,而是在自愿基礎上予以實施的。

地球觀測衛(wèi)星委員會根據1984年七國集團經濟首腦會議建議設立,現已發(fā)展到包括世界上負責地球觀測空間方案的所有民間機構,以及接收和處理空間遙感數據的機構。政府間用戶組織,尤其是氣象組織,以及各種國際科學方案(國際科學聯合會理事會地圈生物圈方案,氣象組織和科學理事會氣候方案),已成為地球觀測衛(wèi)星委員會聯系成員,以加強其同空間機構間的合作,從而擬訂全球變化數據要求并積極參與未來地球觀測任務構想的界定。

建設成就

世界氣象組織成立45年來,成員已發(fā)展到一百六十多個,工作也取得了許多成就。從1957年開始的全球臭氧觀測系統,經過30年艱苦的協調和標準化的觀測,終于促成許多國家在1987年簽訂了關于保護臭氧層的《蒙特利爾議定書》。

1963年建立的世界天氣監(jiān)視網是世界氣象組織的骨干計劃。世界天氣監(jiān)視網把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用統一規(guī)范、統一的技術政策聯合起來,形成區(qū)域性和全球性的情報網。

中國參與情況

中國是1947年世界氣象組織公約簽字國之一。1972年2月24日加入世界氣象組織。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是地區(qū)會員。

自1973年起,中國一直是該組織執(zhí)行理事會成員。世界氣象組織歷屆主席和秘書長及高級官員均多次訪華,受到中國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在2004年6月召開的世界氣象組織執(zhí)行理事會第56次屆會上,原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顏宏被任命為世界氣象組織副秘書長。

2007年5月7-25日,中國派團出席世界氣象組織第十五次世界氣象大會。會上,顏宏連任世界氣象組織副秘書長,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當選世界氣象組織執(zhí)行理事會成員。

2014年6月18日,世界氣象組織(WMO)執(zhí)行理事會第66次屆會在瑞士日內瓦召開,會議討論了全球氣候服務框架、2012至2015年WMO戰(zhàn)略計劃的實施、第17次世界氣象大會的籌備等事宜,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率團出席了會議。2015年5月25日至6月12日,第十七次世界氣象大會在瑞士日內瓦召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向第十七次世界氣象大會致賀電,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率中國代表團出席會議。鄭國光連任氣象組織執(zhí)行理事會成員。

中國建成了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覆蓋最全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2400多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全部實現自動化,區(qū)域自動氣象觀測站達到近6萬個,鄉(xiāng)鎮(zhèn)覆蓋率達到96%。成功發(fā)射17顆風云系列氣象衛(wèi)星,8顆在軌運行,198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組成了嚴密的氣象災害監(jiān)測網,初步建立了生態(tài)、環(huán)境、農業(yè)、海洋、交通、旅游等專業(yè)氣象監(jiān)測網。被世界氣象組織正式認定為世界氣象中心,成為全球9個世界氣象中心之一,標志著中國氣象現代化的整體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其它相關

世界氣象日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世界氣象組織將2009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確定為“天氣、氣候和我們呼吸的空氣”。氣象是指大氣的狀態(tài)和現象,例如刮風、閃電、打雷、下雨、結霜、下雪等。人類生活與氣象變化息息相關。

1947年9月,國際氣象組織在華盛頓召開會議,審議和通過了《世界氣象組織公約》。1950年3月23日這一公約正式生效后,國際氣象組織更名為世界氣象組織,并在1951年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1960年6月,世界氣象組織通過決議,把每年的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每年世界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氣象界都會圍繞一個相關主題,舉行宣傳活動。

早在20世紀50年代,世界氣象組織就率先協調大氣成分的觀測和分析。通過利用地面實地觀測站、遙感站、氣球探空儀、飛機和衛(wèi)星組成的全球網絡,專業(yè)人員可定時采集有關溫室氣體、氣溶膠和臭氧信息以及傳統的氣象和水文參數。掌握這些信息有助于人們對氣象問題的研究,進而做到對災害進行早期預警,提前防范,以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所造成的影響。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雅羅在今年世界氣象日的致辭中強調,由于90%的自然災害與天氣、氣候和水害直接相關,因此,加強氣象工作,防災減災,有利于聯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的實現。

2009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為“天氣、氣候和我們呼吸的空氣”,旨在呼吁人們關注氣候變化和空氣質量。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07年發(fā)布的第四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認定,人類活動大量排放溫室氣體是造成全球氣候變化的主因。IPCC還預計,隨著氣候變化加劇,洪水、干旱和其他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發(fā)生的頻率和強度將會增加。此外,天氣、氣候和空氣質量還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諝庵械念w粒物和相關污染物會危害人體的呼吸系統和心臟,導致人們患上哮喘、心臟病、肺癌等疾病。

世界天氣監(jiān)視網方案

新衛(wèi)星技術所開辟的可能性,促成了1963年4月舉行的第四次世界氣象通過了世界天氣監(jiān)視網方案。該方案是一個世界性系統,由氣象組織各成員提供并由各國際組織予以補充的各種協調的設施與服務組成?!「鶕澜缣鞖獗O(jiān)測網計劃和執(zhí)行方案,環(huán)境衛(wèi)星構成了全球觀測系統的空基子系統,以擴大陸基子系統提供的信息,從而完成完整的全球觀測。目前的環(huán)境衛(wèi)星有兩類:近極軌衛(wèi)星和地球靜止衛(wèi)星。這兩類環(huán)境衛(wèi)星在很大程度上是互為補充的。地球靜止衛(wèi)星在熱帶與溫帶緯度上提供幾乎是連續(xù)性的測量和監(jiān)測,而近極軌衛(wèi)星則在較高的緯度與兩極地區(qū)發(fā)揮類似的作用。這些衛(wèi)星的情況詳見氣象組織出版物第411號?!≡?000至10000公里高空的極軌衛(wèi)星包括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層管理局系列的泰羅斯衛(wèi)星和俄羅斯聯邦的氣象衛(wèi)星系列。這些系統中的每一個系統任何時候都有兩顆實用衛(wèi)星在軌道上運行。  第三代的美國實用極軌衛(wèi)星提供和研究用數據。這些衛(wèi)星上的傳感器是泰羅斯實用垂直探測器由高分辨率輻射計。泰羅斯實用垂直探測器由高分辨率紅外探測器、平流層探測裝置和微波探測裝置組成。泰羅斯實用垂直探測器和高級甚高分辨率輻射計提供的數據由直接探測傳送、自動圖像傳送和高分辨率圖象傳送服務提供給擁有衛(wèi)星接收設備的所有成員。此外,泰羅斯衛(wèi)星還用于Argos數據采集和定位任務。衛(wèi)星數據分發(fā)給世界天氣監(jiān)視網的全球電信系統。美國極軌系統的未來計劃包括在下一個千年中繼續(xù)使用先進的泰羅斯N/諾阿系統(諾阿K、L和M、N、N’以及NPOESS)。 氣象-2/3氣象衛(wèi)星系統構成俄羅斯聯邦實用極軌衛(wèi)星服務的基礎,提供云層以及雪被和冰蓋的可見的、紅外圖象。該系統還提供關于云的溫度和高度、外向長波輻射溫度與強度的數據。這些數據經過處理后以圖象和其他形式分發(fā)給全球電信系統。 地球靜止衛(wèi)星包括在赤道上空下列位置的五顆衛(wèi)星:東經140°,由日本運營;東經76°,由俄羅斯聯邦運營;0°,由歐洲氣象衛(wèi)星應用組織運營和西經75°和西經135°,由美國運營。

區(qū)域培訓中心

世界氣象組織區(qū)域培訓中心是經世界氣象組織批準,于1993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原南京氣象學院)成立,其目的是借助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科研與技術優(yōu)勢為發(fā)展中國家培養(yǎng)各類中高級氣象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截至2009年底,世界氣象組織南京區(qū)域培訓中心共舉辦了40期國際氣象培訓班和11期雙邊培訓班。來自亞-太、非洲、中東、拉丁美洲和東歐等119個國家和地區(qū)的900多名學員參加了培訓,成為發(fā)展中國家氣象高級專門人才的搖籃,為世界氣象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培訓中心主任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校長李廉水教授兼任,智協飛教授擔任中心副主任。中心下設教學和行政機構兩部分,分管培訓期間的教學與日常工作。行政機構的職能是保障整個培訓計劃的順利開展、實施,包括:加強與中國氣象局聯系, 制訂培訓計劃,發(fā)布招生信息,答復學員申請以及培訓期間日常事務與活動的安排和調整。

自培訓中心成立以來,根據氣象科技的發(fā)展和國內外氣象服務的不同要求,培訓的時間從兩至十三周不等,內容涉及氣象專業(yè)的各個方面。其培訓課程主要包括:氣象行政管理、熱帶氣象、數值預報產品的釋用、長期天氣預報、雷達氣象、衛(wèi)星氣象、農業(yè)氣象、氣候學、季風氣象,人工影響天氣、氣象儀器的使用與維護、航空氣象以及氣候變化及其預測等。

能力建設活動

除了以出版的氣象組織指導材料提供水文服務外,氣象組織還特別注意通過水文實用多種目的次級方案轉讓現有技術。該次級方案現有24個構成部分,涉及遙感和數據傳送等內容,至少已有32個用戶,主要是發(fā)展中國家用戶,提出了使用請求。這類援助迅速發(fā)展,特別是通過由氣象組織實施的各種技術援助項目得到了發(fā)展。氣象組織方案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加強各國氣象、水文氣象和水文學服務部門,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的這些部門。因此,氣象組織教育和培訓活動仍然是一個高度優(yōu)先的事項。

衛(wèi)星數據管理和使用方面的知識轉讓是教育和培訓方案中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各區(qū)域的國際培訓活動開展了種種關于在氣象學和實用水文學各領域使用和應用衛(wèi)星數據和遙感的培訓班,其中許多是同其他聯合國機構和國際組織密切合作實施的。氣象組織還從事編寫衛(wèi)星氣象學方面氣象工作者教育用教材和培訓材料,為氣象學和實用水文學方面培訓提供研究金并組織了各種區(qū)域培訓活動等項工作。

每年都根據氣象組織志愿協作方案實施一些項目,以便提供自動圖象傳送/天氣傳真試驗設備,同時還向現有自動圖象傳送站提供輔助性天氣傳真試驗設備。還為培訓人員掌握自動圖象傳送站操作與維修技術提供支助。

聯絡點

Secretary-General

World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

41,avenueGiuseppeMotta

CasePostale2300

CH-1211Geneva2,Switzerland

Telegram:Meteomondgeneva

出版物

《世界氣象組織公報》(Bulletin),半年刊;《世界氣象大會報告》(World Meteorological Congress reports)、《執(zhí)行理事會報告》(Executive Council reports)、《區(qū)域協會報告》(Regional Association reports)、《技術委員會報告》(Technical Commission reports)、《審計委員會報告》(Audit Committee reports)。

《氣象與其他環(huán)境衛(wèi)星信息》,氣象組織出版物第411號。

世界氣候簡訊 :世界氣候報導(World Climate News),世界氣候報導用英文和法文每年出版兩期。報導每期12頁,內容包括最近和正在發(fā)生的的氣候事件和異常,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以及WMO在氣候相關應用和研究領域活

發(fā)布報告

2021年10月31日,世界氣象組織發(fā)布報告指出,2015年到2021年恐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7年,同時警告創(chuàng)紀錄的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和熱量積累,已經將地球推向未知的領域?!?020年亞洲氣候狀況報告》在線發(fā)布指出,天氣和氣候災害,特別是洪水、風暴和干旱已經對亞洲諸多國家產生顯著影響,威脅農業(yè)和糧食安全,加劇健康風險,導致環(huán)境惡化和自然生態(tài)系統遭受損害。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 CN106985 】編輯上傳提供,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網站不完全保證內容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場。 版權聲明 反饋 我要認領
最新評論
相關知識文章
盤點十大聯合國專門機構 聯合國18個專門機構一覽表
聯合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其下有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六大主要機關,還有18個專門機構,包括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衛(wèi)生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糧農組織等等。下面,買購小編詳細盤點了聯合國十大專門機構,為大家一一介紹這些重要的聯合國專門機構,一起來看看吧。
全球十大最具影響力的國際組織 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組織盤點
國際組織有全球性的,也有地區(qū)性的,一般由多個主權國家組成。本文中買購小編就帶大家看看世界性國際組織有哪些,例如聯合國、歐洲聯盟、國際奧委會,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世界貿易組織等,都極具代表性。其中聯合國、歐盟、北約等,均是當下全球影響力最大的國際組織,也是最重要的國際組織。
世界十大經濟組織 國際性經濟組織排名 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
全球經濟一體化,世界各大經濟組織在其中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中maiGoo小編就帶大家看看世界十大國際經濟組織名單,入選的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國際性經濟組織。其中有的被譽為當下影響力最大的經濟組織。
世界十大政治組織 政治性國際組織排名 主要國際政治組織有哪些
世界政治局勢瞬息萬變,各大政治性國際組織在其中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調節(jié)作用。本文中maiGoo編輯就帶大家看看世界十大國際政治組織名單,入選的有聯合國、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及非洲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阿拉伯國家聯盟、上海合作組織、美洲國家組織、海灣合作委員會等。下面來了解下這些世界重要政治組織。
國際十大知名非政府組織 非政府間國際組織排名 全球著名NGO名單
非政府組織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地,近些年來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強。那么,你知道國際非政府組織有哪些嗎?本文中maiGoo小編帶來了一份全球著名NGO名單,其中有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大自然保護協會等。下面來了解下這些國際知名非政府組織。
全球十大著名慈善機構 世界慈善基金會排名 世界公益慈善機構名單
慈善機構通常是非營利組織,旨在援助弱勢群體。如今世界主要國家都有自己的慈善機構,數量眾多。那么,你知道世界著名慈善機構都有哪些嗎?本文中買購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环菔澜缡蟠壬平M織榜單,上榜的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聯合之路、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等,一起來詳細了解下。
世界十大政府間國際組織盤點 世界重要政府間國際組織有哪些
政府間國際組織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存在,影響著多個行業(yè)領域的發(fā)展。那么,你知道世界重要政府間國際組織有哪些嗎?本文中maiGoo編輯就帶大家看一份世界十大政府間國際組織排名榜單,名列前茅的有聯合國、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東南亞國家聯盟等。其中聯合國是全球最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
世界十大非營利組織 國際非營利組織有哪些 世界著名非營利組織
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國際性非營利組織,近些年來在全球事務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強。那么,你知道世界著名非營利組織都有哪些嗎?本文中maiGoo網編帶來了一份全球國際性非營利組織名單,其中有國際奧委會、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大自然保護協會、世界自然基金會、美國航天基金會、國際艾滋病疫苗行動組織等。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世界十大區(qū)域性國際組織盤點 世界重要區(qū)域性國際組織有哪些
世界經濟發(fā)展、政治局勢瞬息萬變,各大國際組織在其中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調節(jié)作用。本文中買購網小編就帶大家看看世界重要區(qū)域性國際組織有哪些,例如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以及阿拉伯國家聯盟、非洲聯盟、美洲國家組織等,都極具代表性。下面一起來了解下這些全球最大的區(qū)域性國際組織。
世界十大專門性國際組織盤點 世界重要專門性國際組織有哪些
專門性國際組織是指具有某種特定職能的組織,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存在,影響著各個領域的發(fā)展。那么,你知道世界重要專門性國際組織有哪些嗎?下面maigoo小編就帶大家看一份世界十大專門性國際組織排名榜單,名列前茅的有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衛(wèi)生組織等。其中有的被譽為全球最大的專門性國際組織。
中國十大知名非政府組織 中國ngo組織排名 國內著名NGO有哪些
非政府組織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主要提供社會公共服務,它不屬于任何政府部門,也不是政府的附屬機構。那么,你知道中國比較出名的非政府組織有哪些嗎?本文中maiGoo編輯就帶大家看一份中國十大非政府組織榜單,其中包括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全國婦聯、全球能源互聯網發(fā)展合作組織、中國聯合國協會等中國著名ngo組織。
中國十大慈善機構 中國著名慈善組織 中國公益基金會排名
國內有許多可以讓大家釋放愛心的慈善組織,但是在形形色色的慈善組織中哪些比較靠譜呢?Maigoo小編為大家?guī)砹酥袊髾嗤壬茩C構,包括:中國紅十字會、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愛德基金會、北京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等,一起來了解下吧。
中國十大知名民間救援組織 國家承認的民間救援隊有哪些
我國救援力量現由三類組成,一是國家統一調配的組織,二是專業(yè)的應急救援力量,三是民間救援組織和個人。其中正規(guī)民間救援隊,已成為國內外不可或缺的救援力量。本文中maiGoo小編就帶大家看看中國民間救援隊有哪些,例如藍天救援隊、公羊救援隊、藍豹救援隊、曙光救援隊、北極星救援隊等,都具有一定代表性。
中國十大非營利組織排名 國內知名非營利組織 中國非營利組織有哪些
非營利組織具有志愿性,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現階段中國有數十萬個社會組織,但你知道國內知名非營利組織有哪些嗎?本文中maiGoo編輯就帶大家看一份中國非營利組織排名榜單,其中包括中華慈善總會、中國紅十字會、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以及中國鄉(xiāng)村發(fā)展基金會、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等中國著名的非營利組織。
中國十大頂尖智庫 中國智庫排名 中國頂級智囊團有哪些
智庫對政府決策、公共信息傳播、社會輿論、企業(yè)發(fā)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響。中國是世界上智庫最多的國家之一,僅次于美國,那么你知道中國頂級智庫都有哪些嗎?本文中MAIGoo編輯就帶大家看一份中國著名智庫名單,其中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科學院等,并稱為中國十大智庫。一起來了解下。
美國十大頂尖智庫 美國智庫排名 美國最有名的智庫盤點
智庫對政府決策、社會輿論、企業(yè)發(fā)展、公共信息傳播等方面具有重要影響。美國是世界上智庫最多的國家之一,那么你知道美國最有名的智庫是哪些嗎?本文中maiGOO小編就帶大家看一份美國頂級智庫名單,其中堪稱美國十大智庫的有布魯金斯學會、蘭德公司、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美國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等。一起來了解下。
世界十大頂級智庫 全球智庫排名 全球頂尖智庫TOP10
智庫具有強大的決策影響力、思想影響力,是一個國家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放眼國際,你知道全球頂級智庫都有哪些嗎?本文中MAIGoo網編輯就帶大家看一份全球頂尖智庫名單,其中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布魯蓋爾研究所、熱圖利奧瓦加斯基金會等,并稱為世界十大智庫。本文部分數據參考自《全球智庫報告2020》。
中國醫(yī)學八大協會成員名單 醫(yī)學八大協會指哪些單位組織
我國醫(yī)學類協會有很多,有的影響力巨大,全國知名,有的則名不見經傳。本文中Maigoo小編帶來了一份醫(yī)療協會名單大全,其中的中華醫(yī)學會、中國藥學會、中華護理學會、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國醫(yī)師協會等,是我國較具代表性的醫(yī)學類八大協會,均有著悠久的歷史、較高的知名度,一起來了解下吧!
中國十大頂級商會 中國哪個商會最牛 中國商會排名前十
商會是由商人依法組建、依法自治、以促進工商業(yè)繁榮為宗旨的社會團體法人。那么你知道中國著名的商會有哪些嗎?中國哪個商會最牛?本篇文章Maigoo小編盤點了中國十大商會,包括中國企業(yè)家俱樂部、同心俱樂部、浙商總會、深商總會、秦商總會、蘇商會、川商總會、楚商聯合會、安徽國際徽商交流協會等,一起來詳細了解下。
中國八大群團組織是指什么 全國八大人民團體名單一覽
人民團體是全國性群眾組織,對我國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我們經常說的中國八大群團組織是指什么呢?八大群團組織其實不難理解,它主要指的是中華全國總工會、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華全國工商業(yè)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八大社會團體。這些團體的名字我們很多人都聽說過,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