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廟,其前身是蓮花圖廟,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后于嘉慶三年(1798年)正式建成,成為當?shù)刂匾淖诮涛幕行摹8鸶鶑R總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不僅是東北地區(qū)最大的喇嘛廟,也是仿西藏斯熱捷布桑廟式樣的寺廟群。
建筑風格融合了藏族與漢族特色,規(guī)模宏大,由多個殿堂組成,包括梵通寺、廣樂寺、廣覺寺、宏濟寺和慧通寺五大主要殿堂,并配有葛根宮、尼瑪宮、葛根陵等小型殿堂,成為本旗歷史上規(guī)模宏偉的最大喇嘛廟。
葛根廟
葛根廟正殿堂,全仿西藏廟宇的造型,氣勢雄偉壯觀。廟外觀以石砌成,白壁紅邊,平頂設(shè)有大型開窗,頂部四角置銅制錦金經(jīng)柱,以示頂天立地;墻壁頂部有銅制錦金法輪和面對而立的神鹿像,以示長壽萬年。
殿堂前部為經(jīng)堂,兩側(cè)陳列著各種經(jīng)卷、佛像、經(jīng)具、器皿,中央排列著兩行鋪有地毯的誦經(jīng)席,用于集體誦經(jīng)。
殿堂后部為佛堂,中央上面懸掛著緞制繡花的傘蓋頂饅,意為佛光普照;下面供有大型銅制餾金的釋跡牟尼佛像,兩側(cè)供有宗哈布、麥得爾佛像,并按佛位順序依次排列著近靠干尊鍍金、銅大小佛像及若干供具、器皿,殿堂內(nèi)終日香燭欽繞,佛燈常明。
清高宗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帝賜蓮花圖廟為梵通寺。嘉慶元年(1796年),原哲里木盟10旗王公籌集資金,在禮薩克圖旗境興建陶賴圖葛根廟。
由蓮花圖廟的大喇嘛羅卜僧卻德爾和阿旺散布丹二人主持,從北京聘請圖門烏力吉等能工巧匠30多人修筑3年,于嘉在三年七月十二日建成梵通寺(朝克沁都根)、廣樂寺(拉森都根)、廣覺寺(胡碩都根)、宏濟寺(查干都根)4大殿堂。
嘉慶十二年(1807年)又建成慧通寺(居德伯都根)。葛根廟以上述5大殿堂為主,配有葛根宮、尼瑪宮、葛根陵等小型殿堂,成為本旗歷史上規(guī)模宏偉的最大喇嘛廟,總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