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的成因非常復雜,有些是不可更改的因素,例如:逐漸增長的年齡、女性、種族、基因和家族史;有些是后天因素,部分是可以逆轉的,例如:妊娠、肥胖、低纖維、高熱卡飲食結構、長時間禁食、某些藥物如頭孢曲松,降脂藥、口服避孕藥、快速體重喪失(>1.5kg/wk)、代謝綜合征、特殊疾病等等。
1、不可逆因素
發(fā)病年齡:膽囊結石的發(fā)病率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的。如果在兒童期發(fā)病,多與溶血或先天性膽道疾病有關。發(fā)病的高峰年齡都在40~50歲。發(fā)病性別差異:超聲診斷研究結果男女發(fā)病之比約為1:2,女性膽囊結石以膽固醇結石多發(fā),女性膽固醇結石高發(fā)可能與雌激素可以增加膽汁中膽固醇分泌、降低總膽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黃體酮影響膽囊收縮、致使膽汁淤滯有關。發(fā)病與基因、家族史膽囊結石發(fā)病在種族之間的差異明顯,提示遺傳因素是膽石病的發(fā)病機制之一。
2、可逆因素
發(fā)病與妊娠的關系妊娠可促進膽囊結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數與膽囊結石的發(fā)病率呈正相關。由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膽汁成分發(fā)生變化,可增加膽汁中膽固醇的飽和度;而妊娠期的膽囊排空緩慢;孕期和產后的體重變化及飲食結構也影響膽汁成分,改變了膽汁酸的腸肝循環(huán),促進了膽固醇結晶的形成。
(1)發(fā)病與肥胖的關系 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肥胖是膽囊膽固醇結石發(fā)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肥胖人發(fā)病率為正常體重人群的3倍。
(2)發(fā)病與飲食因素 飲食習慣是影響膽石形成的主要因素,進食低纖維、高熱卡食物者膽囊結石的發(fā)病率明顯增高。因為這類食物增加膽汁膽固醇飽和度。我國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膽囊結石發(fā)病已占膽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膽固醇結石為主。
3、其他因素
某些藥物可以導致膽囊結石的形成,但如果用藥時間短,結石可以消失;快速體重喪失(>1.5kg/wk),例如不合理的減肥方法,可以導致膽囊結石的形成;代謝綜合征如糖尿病、高脂血癥患者,膽囊結石的發(fā)病率是升高的;還有一些特殊疾病,例如甲狀旁腺疾病導致的鈣磷代謝異常等等也可以引起膽囊結石的發(fā)病。
按照結石的化學成分可以把膽囊結石分為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和混合結石三類。大多數膽囊結石患者都是以膽固醇結石為主的混合型結石。而膽囊結石的具體形成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考慮與脂類代謝、膽固醇過飽和、成核過程異常、膽囊功能異常、細菌和基因片段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
1、膽囊結石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癥狀,大多數是在常規(guī)體檢中發(fā)現。有時可以伴有輕微不適被誤認為是胃病而沒有及時就診。
2、部分單發(fā)或多發(fā)的膽囊結石,在膽囊內自由存在,不易發(fā)生嵌頓,很少產生癥狀,被稱為無癥狀膽囊結石。
3、膽囊內的小結石可嵌頓于膽囊頸部,引起臨床癥狀,尤其在進食油膩飲食后膽囊收縮或睡眠時由于體位改變,可以使癥狀加劇。
4、當膽石嵌于膽囊頸部時,造成急性梗阻,導致膽囊內壓力增高,膽汁不能通過膽囊頸和膽囊管排出,從而引起臨床癥狀,通常表現為膽絞痛。呈持續(xù)性右上腹痛,陣發(fā)性加劇,可以向右肩背放射,往往會伴有惡心、嘔吐。有部分患者可以在幾小時后臨床癥狀自行緩解。
5、如果膽囊結石嵌頓持續(xù)不緩解,膽囊會繼續(xù)增大,甚至會合并感染,從而進展為急性膽囊炎,如果治療不及時,少部分患者可以進展為急性化膿性膽囊炎,嚴重時可以發(fā)生膽囊穿孔,臨床后果嚴重。

影像學檢查是當前賴以確診膽囊結石的主要手段,首選超聲檢查。對于有功能的膽囊,超聲診斷可以準確的發(fā)現膽囊內的結石情況、膽囊壁是否有增厚以及是否均勻、膽囊功能是否異常,其結果常常是準確可靠的。但對于充滿型膽囊結石,由于缺乏液態(tài)膽汁的對比,超聲的診斷可靠性有一定不足,必要時需要更進一步的檢查手段來參與,例如CT檢查。
膽囊結石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和超聲檢查,通常容易確診。但由于其癥狀的不典型性,往往難以與其他上腹部疾病鑒別。
膽囊結石需要與以下疾病鑒別:
1、急性或慢性胃炎
可以表現為由輕到重的各種不典型上腹部不適或疼痛的癥狀。很多膽囊結石引起的疼痛部位不再右上腹,而在上腹部正中部位,因此很容易被誤診為胃炎。
2、消化性潰瘍
如果有消化性潰瘍的病史,上腹痛與飲食規(guī)律性有關。膽囊結石及慢性膽囊炎多發(fā)生在餐后疼痛或腹脹,尤其在油膩飲食后出現。
3、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當肝炎導致肝功能異常時,可以有右上腹隱痛不適、食欲不振等臨床表現。可以通常超聲診斷和肝功化驗來區(qū)分。
4、脂肪肝
目前有相當比例的膽囊結石患者合并脂肪肝,右上腹部不適的癥狀難以區(qū)分來自有結石的膽囊還是有肝損害的脂肪肝,需要專科醫(yī)生幫助鑒別。
膽囊結石的并發(fā)癥包括:急性膽管炎或急性化膿性膽管炎、膽源性胰腺炎、Mirizzi綜合征、膽囊胃腸道瘺。
對于無癥狀性膽囊結石,可以隨診和觀察,但對于合并以下情況的患者,需要門診就診:
1、充滿型膽囊結石;
2、瓷性膽囊;
3、合并糖尿?。?/p>
4、膽囊結石大于2.5cm;
5、萎縮膽囊;
6、有膽道疾病家族史;
7、合并膽囊息肉。
對于有癥狀的膽囊結石患者,建議門診就診,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決定是否需要手術治療還是藥物治療。
膽囊結石是容易治療的疾病,對于有癥狀的膽囊結石患者,如果不及時就醫(yī),可能發(fā)生嚴重的并發(fā)癥,甚至會降低生活質量,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醫(yī)學強調“治未病”,也就是在預防疾病的成因。所以對于有膽結石高危因素的人群應該注意:①按時合理早餐;②規(guī)律三餐;③多進食高纖維飲食,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入;④避免不合理的快速減肥;⑤適當增加運動。
專家介紹,經臨床研究發(fā)現膽結石治療,手術治療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F在應用最廣泛的是傳統(tǒng)膽囊切除術和新型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
專家指出,EUR-2009德國微創(chuàng)技術,屬于一種微創(chuàng)外科手術,是現代高科技與傳統(tǒng)外科技術結合的產物。擁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安全系數高,副反應低,住院時間短,恢復時間快,術后美觀,術后腸粘連等并發(fā)癥少。患者可以用最短的住院時間、最小的切口、最少的炎癥反應、最好的醫(yī)療及心理效應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治療膽結石的4大優(yōu)勢:
1、效果好,恢復快:一般在術后6~8小時可下床活動,最快1.5小時即可下床,術后第一天就可進食流汁。經適當輸液、抗炎治療兩天,術后3~4天即可出院。
2、取石干凈徹底:“EUR-2009德國微創(chuàng)技術”比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視野更大,手術的基本過程是解剖膽囊三角區(qū)結構,關閉膽囊管、膽囊動脈,在膽囊底部進行造口,將膽囊內的結石取出,如果膽囊體積過大,可將膽囊移至腹壁切口處,吸引器吸出膽汁,取出結石。
3、不損傷內臟:EUR-2009德國微創(chuàng)技術中,腹腔注入CO2,使腹部均勻性膨脹形成氣腹,腹腔空間距離拉大,肝臟上移,在電視屏幕上能清晰地顯示各內臟器官,連細小的血管都顯示很清楚,有利于醫(yī)生很仔細、耐心地做手術,不會損傷內臟的。
4、創(chuàng)傷小、不留疤痕:通常開腹手術后,腹壁往往留下一條蜈蚣一樣的切口疤痕,有損美觀,在功能上,如彎腰用力等,也可能給生活和工作帶來不良影響,甚至有疤痕疙瘩或痛性疤痕的后遺癥。做手術時腹壁的四個穿刺孔,兩個為1Cm長,縫一針即可,另兩個僅0.5Cm,不必縫合即可愈合。所以根本不存在顯眼的切口疤痕,有些病人手術三個月后,腹壁上甚至找不到任何痕跡。
1、豬蹄
脂肪多的食物比如豬蹄、肥肉、油炸的東西等膽結石患者不能吃,這類東西吃了容易導致膽囊收縮,膽結石患者就會感覺到疼痛。
2、蛋黃
蛋黃、動物內臟等含膽固醇多,膽固醇本來就是容易導致膽結石發(fā)生的,如果膽結石患者再吃含有膽固醇多的東西,無疑會讓疾病雪上加霜。
3、辣椒
辛辣的食物比如辣椒、芥末等,容易導致腸胃受刺激,使身體的抗病能力下降,對于膽結石疾病的恢復和治療不利。
4、白酒
煙酒、咖啡等會使刺激胃酸分泌,過多的胃酸會使膽囊發(fā)生收縮,結果膽結石患者就會出現疼痛,一般表現為膽絞痛。
5、巧克力
糖分多的食物比如巧克力、甜點等容易使體內分泌更多的胰島素,而胰島素過多會使膽固醇的含量也增多,使膽結石患者病情加重。
6、山楂
楊梅、山楂等太酸的食物膽結石患者吃了后很容易會出現膽絞痛癥狀,應注意避免食用。
聲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統(tǒng)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證明有效,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申請刪除>>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