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機器維修與保養(yǎng) 印刷機器的安全操作與常見故障解決
印刷機器的安全操作
1、只有在許可與適當?shù)谋O(jiān)督下才可操作機器。
2、在操作前出版,所有的安全措施與配備應作好。
3、如果機器無故停止,應避免重新開動。
4、在開動機器前,應檢查是否有人在作其他調(diào)整工作。
5、所有工具應該放回原處,同時按鈴通知其他工作伙伴。
6、如果噪音太大,應用耳塞。
7、應避免把手放在機器轉(zhuǎn)動的部位數(shù)碼印刷,身體也不要靠緊機器。
8、機器開動時,不要鉆進機器下作某些調(diào)整工作。
9、不要嘗試從印版或墨輥上把墨皮或紙屑涂去。
10、不可在機器開動時,抹拭滾筒或膠輥。
11、不可搶救紙張。
12、應用布塊時,應把它折好,避免被卷進機器內(nèi)術語,如果有意外時,也不可嘗試拉回布塊。
13、經(jīng)常檢查版與橡皮布是否松脫。
14、應用正確的潤滑工具與潤滑劑作保養(yǎng)工作。
15、潤滑工作應嚴格進行而且要持之有恒。
16、在作保養(yǎng)與維修時,總電源應該關上,確保所有部件被鎖緊,避免突然掉下的危險。
17、在維修期間投資采購,應在電源開關處放置警告板,以防止他人開動機器。
印刷設備的保養(yǎng)
一般可分為四類:
①日常保養(yǎng),又叫例行保養(yǎng),即對設備進行清潔、潤滑、緊固易松動的緊固件,檢查零部件的完整性等。
②一級保養(yǎng),定期(如每周一次)對設備普遍進行檢查:清洗潤版系統(tǒng)水斗、水箱,扭緊易松動零部件、機器內(nèi)外部清潔、傳動系統(tǒng)、潤滑系統(tǒng)、氣動系統(tǒng)及壓印部分等。
③二級保養(yǎng),主要對設備的內(nèi)部進行清潔(包括水膠、墨膠)和潤滑,有針對性地對重點部位進行解體檢查,對機器設備進行調(diào)整(包括水平等),易損件更換。
④三級保養(yǎng),對設備的主體部分進行解體檢查和調(diào)整,包括電機的清潔、檢查技術狀態(tài)、更換潤滑油等;對一些達到規(guī)定磨損限度的零件進行更換,如軸承鍵銷、電氣、氣動元件等。對氣泵和保養(yǎng)要注意以下幾點:
a)每周清潔氣泵進氣口過濾器?馬達散熱扉和氣泵調(diào)壓閥;
b)每三個月對軸承進行加油;
c)每工作一年(或2500小時)進行一次大型檢修,檢查各主要磨損件。
對空氣壓縮機的保養(yǎng)要注意以下幾點:
a)每日檢查壓縮機油位,不能低于安全標志線位;
b)每日排放儲氣罐中的冷凝水;
c)每周清潔進風口過濾芯;
d)每月檢查傳動皮帶松緊,清潔馬達及散熱片;
e)每3個月?lián)Q1次油,并徹底清潔油腔;
f)每1年檢查氣壓下降(漏氣)情況,如果壓力下降超過10%,就要及時檢查更換已損壞的壓縮機密封件;
g)每兩年大修一次,折開全面檢查。
各印刷廠一定要根據(jù)現(xiàn)有設備的實際情況,從生產(chǎn)實際出發(fā),制定出符合現(xiàn)有設備和生產(chǎn)要求的最佳保養(yǎng)制度和保養(yǎng)細則。
印刷設備的維修常識
設備的維修與設備的保養(yǎng),內(nèi)容不同,作用也不同,修理主要是查找故障,排除故障,修復和更換已損壞或磨損、腐蝕的零部件,使設備能正常運轉(zhuǎn)。設備的修理分為電氣部分和機械部分。
①電氣部分維修常識
在日常的印刷設備修理工作中,電氣部分所占的比重較大,隨著印刷技術設備的不斷發(fā)展,自動化控制程度越來越高,控制系統(tǒng)也較復雜。因此,要求電氣維修人員具備較高的技術技能水平和素質(zhì),并懂得計算機原理、會操作。對于印刷維修電氣人員來講,在日常的維修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a)認真閱讀設備的電氣原理圖及相關文件資料,從原理上掌握設備的電氣原理、控制系統(tǒng)原理。弄清電氣元件所在的位置,布線、布管情況及編號、走向。
b)針對機器設備出現(xiàn)的故障,認真分析可能出現(xiàn)此故障的部分,根據(jù)電氣原理圖、布線圖等查找有可能導致故障的元件和線路,進行診斷,一一排除。
c)在電氣修理中,首先應檢查電源電壓?電流是否正常,氣泵壓力是否達到標準,潤滑系統(tǒng)油壓是否達到標準等,必要時可將負荷脫開,有利于判斷是否由機械超負荷而引起電氣故障或保護。
d)卷筒紙膠印機采用了pc機進行自動控制,這給排查電氣故障帶來了許多方便。一般在控制柜中有發(fā)光二極管作故障提示,可根據(jù)提示查找產(chǎn)生故障的部位。在較先進的設備中,可先在控制臺顯示屏上查找提示,或在控制柜中用手提電腦與工業(yè)計算機"對話",查找到產(chǎn)生故障的系統(tǒng)、部位,然后逐一排除。
e)常遇到的電氣故障可歸納為:熔斷器損壞,接觸器、繼電器觸點損壞,接線松動、接觸不良,按鈕、限位開關失靈,安全保護系統(tǒng)中出現(xiàn)某一位置控制開關未復位,張力控制系統(tǒng)、斷紙系統(tǒng)中光電檢測部分故障,電磁閥漏氣、損壞等。
f)電動機在印刷設備中是動力之源,以下分別對直流電動機和交流電動機常見故障進行簡介。
直流電動運行時常見故障有機械和電氣兩個方面。機械故障主要表現(xiàn)為軸承發(fā)熱、電機振動、電樞與定子鐵芯相碰以及發(fā)出不正常的噪音等。一般是由于電樞轉(zhuǎn)動所引起的,在檢查時,用手工轉(zhuǎn)動電樞,觀察電樞是否與定子相碰,判斷振動是電機本身引起的還是由于傳動裝置不良而造成。電機因自身動平衡不好引起的振動可能性較小,經(jīng)常發(fā)生的是傳動裝置的同心度不好而引起振動,此種現(xiàn)象發(fā)生后容易引起電機軸承損壞,甚至導致電樞輸出軸變形。
直流電機電氣故障最為普遍的是電刷與換向器之間的火花,正常運行時,電刷與換向器之間的火花呈淡蘭色,微弱而細密,電刷的接觸表面平滑光亮,換向器表面會形成一層紅褐色的氧化層薄膜。電機不正常運行時,火花大小和顏色均會發(fā)生變化,故障輕微時,火花呈現(xiàn)黃紅色,較明亮,換向器表面發(fā)黑,出現(xiàn)燒痕。若火花嚴重,則會大量噴射紅綠色火星,并夾雜著閃火,還會伴有嘎嘎響聲,如不及時停機檢查,很快會將換向器和電刷、電刷座燒壞。當電刷位置偏離幾何中心線,電樞繞組內(nèi)部開路、短路時都有可能出現(xiàn)嚴重的火花。此外,電刷牌號、性能不符,電刷壓力過大、過小,電刷研磨不好、接觸面積太少等原因,都會引起故障。
交流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機械故障基本與直流電動機相同。這里針對常見的電氣故障做簡要介紹,一是單相運轉(zhuǎn)故障,即電機三相繞組中有一相繞組斷開,這時電機轉(zhuǎn)矩顯著減小,轉(zhuǎn)速變慢,聲音異常,時間稍長電機會因發(fā)熱嚴重而燒壞;二是電機嚴重發(fā)熱,甚至發(fā)出糊臭味,這種故障可能是因負載太重,也可能是電源電壓過低、過高引起的。
②機械部分維修常識
機械故障一般可分為事故性故障和自然故障兩類,事故性故障多為維護或調(diào)整不當、違反操作規(guī)程等造成,應盡量避免。自然故障雖然難以避免,但可通過提高使用和維修水平,延長機械的有效工作時間。
機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三種:斷裂、變形和表面失效,下面分別介紹印刷機械零件的磨損、變形、清洗方法及折卸裝配。
a)印刷機械零件的磨損
機械在工作過程中,若相對運動的零件表面發(fā)生了尺寸?形狀以及表面質(zhì)量的變化,就稱為磨損。
產(chǎn)生零件磨損的主要原因是摩擦和分子引力。磨損又可分為磨料磨損、機械摩擦磨損和粘著磨損。影響機械零件磨損的原因一般為:速度、壓力、潤滑、溫度、材料、加工及配合等。
b)印刷機械零件的變形
在維修過程中,磨損是機械損壞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零件的微量變形容易被忽視,往往在將經(jīng)修復過的磨損零件組裝后,機器技術性能卻達不到要求。這就是與金屬變形有關。在實際生產(chǎn)中,基礎零件變形要特別引起重視,因為若基礎零件產(chǎn)生變形,會影響組裝在這個基礎零件上的所有零件的相互關系和機構的機械性能。所以在零件修理過程中,既要檢查配合面磨損情況,又要檢查零件(特別是基礎零件)相互位置精度?對于第一次大修過的機械變形情況,一定要留心它在內(nèi)應力作用下,12~20個月后是否有變形。對于熱加工過的零件,應有相應的措施清除內(nèi)應力。
③印刷機械的拆卸和裝配
機械修理人員對印刷機械進行修理,都要面臨拆卸和裝配問題,特別是裝配,將直接影響機械性能的好壞,裝配質(zhì)量不高,會造成機械的嚴重磨損。
a)機械的拆卸
由于印刷機械類型較多,零件形狀各異,難以一一敘述。這里介紹一般的拆卸原則。首先,拆卸前必須了解機械的構造、作用和原理,先查閱有關技術資料和說明書。從實際出發(fā),確定拆卸部分,可不拆的部分應盡量不拆,但對于不拆卸部分,一定要經(jīng)過整體檢查,確保質(zhì)量。
其次,在拆卸過程中應采用由表及里順序拆卸,先拆卸外部的附件、油管等,再按照先總成后零件的順序拆卸,對于較重要的零件配合位置,拆卸時要做出標記,列出編號,切忌雜亂無章的堆放。在拆卸時合理地使用工具也很重要,工具一定要與被拆卸的零件相適應。如拆卸螺紋連接件要選用合適的扳手,拆卸靜配合件要用專門的工具,不可亂錘、亂撬等。另外,拆卸時應為裝配創(chuàng)造條件,對非互換性的零件,拆卸時也應作好記號或成對放置,以便裝配時復位,這樣做能保證裝配精度和減少不必要的磨損。
b)機械的裝配
裝配時必須保證配合精度和尺寸精度,為了保證配合精度,在裝配時可采用選配法、修配法及調(diào)整法。尺寸精度主要是指裝配中各部位裝配尺寸的誤差程度,也就是說在裝配中,要注意消除累積誤差,避免因累積誤差增大對機器造成不良影響。
裝配中的密封也很重要,在印刷機中,密封主要用于氣泵、齒輪箱等部位,密封失效時會發(fā)生漏氣、漏油現(xiàn)象。因此,在修理中選用的密封材料要適當,裝配要合理,選用液態(tài)密封膠進行靜密封存,要根據(jù)使用性質(zhì)的不同,分別采用干性附著型、干性可剝型、非干性粘型和半干性粘彈性型等品種。
裝配前的準備工作一定不能忽視,其內(nèi)容包括裝配前的檢查,裝配時的清洗和組件的組裝。最后就是裝配后的試運轉(zhuǎn),其作用有二、一是對裝配的質(zhì)量進行檢查;二是對機械進行調(diào)整。
c)機械零件的清洗
機械零件的清洗是機修中可不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清洗內(nèi)容主要是除油和除銹。除油清洗的方法主要有堿溶液除油法、有機溶劑除油法和金屬清洗濟除油法三種。這里說的堿溶液,主要是加入了乳化劑的堿溶液,它對于清洗礦物油脂有良好的效果。所謂的機溶劑一般是指汽油、煤油等,它能溶解各種油脂,而又不損傷零件,除汽油、煤油外,對精度高的細小零件、粘接零件,可分別選用酒精、丙酮、乙醚等有機溶劑。金屬清洗濟是一種新型的合成洗滌劑,由于基表面活性物質(zhì)降低界面張力而產(chǎn)生濕潤、滲透、乳化、分散等多種作用,使其具有很強的去污能力。使用這種清洗劑無毒、無腐蝕、不燃燒、不爆炸、無公害,還有一定的防銹能力,成本也較低,得到了廣泛使用。
除銹清洗方法主要有機械法和化學法。機械除銹一般是用鋼絲刷、刮刀、砂布等進行,有時也可用電動砂輪和鋼絲輪進行。機械法除銹容易在工作表面留下刮痕,只宜用于不重要零件的表面除銹?;瘜W法除銹一般使用鹽酸、硫酸和磷酸來除堿性金屬氧化物,方法簡單、除銹效果好。在使用此法除銹時,要掌握好溶劑的濃度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