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麻將和中國麻將有什么區(qū)別
首先日本麻雀也屬于麻將,只是叫法不同,因此胡牌規(guī)則上與中國的麻將是基本相同的,其中的很多番種也能在中國找到類似的番種(如一氣通貫就是我們俗稱的一條龍或者叫清龍。一杯口就是國標麻將中的一般高,像七對子,對對胡等更是很普遍的番種)。
區(qū)別1:胡牌除了番數(shù)計算外還有符數(shù)計算,這使得日本麻雀的計分方法更復雜并且更加考驗計算能力。因此日本麻雀的這一特點使其很容易的在國內(nèi)開展了一些專業(yè)比賽,而國內(nèi)的很多地方麻將因為運氣性質(zhì)太大而只能作為民間娛樂。比賽采用一局或幾局的勝負來決定最終勝負,以分數(shù)來做為最后的判定標準。相比中國麻將的賭博風成災,日本麻雀在麻將競技化上做的很好。
區(qū)別2:如果你曾經(jīng)玩過以前的街機麻將游戲(街機麻將基本上都是日本麻雀規(guī)則),就知道日本麻雀有一個很大的特色是每一盤會有十四張牌與主牌墻隔離開,這樣的規(guī)則在中國是找不到類似的打法的,這十四張牌分為十張寶牌和四張嶺上牌(寶牌是日本麻雀加分的一種手段,嶺上牌是杠牌之后摸的牌,和中國麻將杠牌之后直接從主牌墻摸牌有不同。)。
日本麻將玩法介紹
1、決定座位
先要決定四(或三)名玩家要分別坐在桌子的哪個方向。非正式的場合可以直接隨便坐下,但是在比較正式的場合中,通常會用如下的方式來決定座位。
首先取出東、南、西、北四張風牌各一張(三人則去掉北風),將它們正面朝下放在桌上,適當攪混之后四(或三)人各抽一張,抽到的牌就決定玩家的方位(中國麻將稱為“抓位”)。抽到東風的人先隨便坐下,然后從他開始,沿著逆時針方向依序是抽到南風、西風和北風的玩家(自然方位中,東南西北的方位是按順時針方向排列的,但麻將中是逆時針,此處要注意)。也有的是先隨便指出一張位子留給抽到東風的人,沿逆時針依次將位子留給抽到南風、西風和北風的玩家,然后四(或三,以下不再贅述)人進行抽牌,最后根據(jù)抽到的牌對號入座。
2、整理道具
首先確定整副牌沒有錯誤。一般日本麻將使用的牌是1萬~9萬、1餅~9餅、1索~9索、東南西北中白發(fā)各4張,共136張(三人則去掉2萬~8萬,共108張)。如果在牌局進行中或結(jié)束時發(fā)現(xiàn)牌有錯誤(例如牌的總數(shù)不對、某種牌出現(xiàn)了五張或更多,或出現(xiàn)了多余的赤寶牌等),而且沒有明顯的作弊現(xiàn)象,原則上應(yīng)視此局為無效。
將所有牌都蓋好放在桌上,然后分配點棒,起始的時候每個玩家都會分配到一樣的點數(shù),稱為“持有點”(持ち點)或“配給原點”,最普遍的是25000點,那樣是萬點1支、五千點1支、千點9支、百點10支(也有的是萬點1支、五千點2支、千點4支、百點10支)。如果持有點不同(部分規(guī)則20000點),就要改變點棒配置的數(shù)目(一般改變千點點棒的數(shù)目,數(shù)額較大時也可以改變其它點棒的數(shù)目)。分配好的點棒放在每個人面前的抽屜里或旁邊的方盤中。
3、決定起家
在每一局的麻將游戲當中,四個玩家當中都會有一個人當莊家(日語“親家”),而其他三人則為閑家(日語“子家”)。在一整場麻將游戲當中第一個當莊家的人被稱為起家。首先要通過擲骰子來決定誰當起家。
對于每個玩家來說,坐在他左邊的玩家稱為他的“上家”,坐在右邊的玩家稱為“下家”,而坐在對桌的玩家稱為“對家”或“對面”。自己稱為“自家”,而其他三人合稱為“他家”。骰子擲出的點數(shù),是從自家開始,沿逆時針的方向計算以決定是誰。例如骰子擲出最小的兩點(兩顆骰子不可能擲出一點),那么從自家開始算就會得到下家。如果擲出七點,一路數(shù)下去就會得到對家,依此類推。
可以記住結(jié)論:5、9為自家,2、6、10為下家,3、7、11為對家,4、8、12為上家。
接下來就是決定起家。比較正式的是擲兩次骰子的方式:在決定座位的時候,抽到東風的玩家先擲一次骰子以決定第二個擲骰子的人是誰。例如他擲出三點,那就是代表他的對家,于是骰子就交給抽到西風的人。這個人再擲第二次骰子,例如擲出六點,那么起家就是他的下家,即抽到北風的人。
非正式的場合,也可以采用只擲一次骰子決定的方式,也就是抽到東風的玩家只擲一次骰子,決定出來的人直接當起家。甚至有少數(shù)地方讓抽到東風的人直接當起家,不再擲骰子決定。
決定好起家之后,將起家標示調(diào)整為“東”,代表是東場(南場、西場、北場與此類似),并且放在起家的右手邊。
4、局數(shù)和局名

整場麻將游戲的第一局稱為“東一局”,東一局結(jié)束(需要莊家下莊才能算東一局結(jié)束,如果莊家連莊則東一局不結(jié)束,其它局也一樣)之后變成“東二局”、“東三局”一直到“東四局”(三人則到東三局為止,以下同理,不再贅述),這四局合稱為“東場”。東場結(jié)束之后叫做“南場”(起家需要將標示調(diào)整為“南”),局的名稱就分別是“南一局”、“南二局”、“南三局”和“南四局”。最普遍的玩法就是打完東場和南場共八局,稱為“半莊戰(zhàn)”(又叫東南戰(zhàn))。半莊就是在通常的狀況下整場游戲的長度。其次常見的兩種玩法是只打東場的“東風戰(zhàn)”,以及打完東場和南場之后繼續(xù)打西場和北場的“全莊戰(zhàn)”。
但是在某些規(guī)則中,若南四局或東四局結(jié)束后,所有人的點數(shù)都小于30000,就繼續(xù)打西場(南場),稱為西入(南入),直至任意一人的點數(shù)不小于30000或西(南)四局終了時游戲結(jié)束。
當下游戲所進行的場之名稱就是所謂的“場風”,例如在東場的時候場風就是東風,依此類推。另外三家的風子被稱為“客風”。
日本麻將采用輪莊制,莊家下莊后,將骰子轉(zhuǎn)交至他的下家,由他的下家做下一局的莊家。中國麻將的地方規(guī)則中,有些地方是本局的和牌者做下一局的莊家,而日本麻將不是這樣,例如:莊家的對家或上家和牌,則莊家要將骰子交給他的下家,而不是和牌的對家或上家。
5、開始
(1)洗牌
將桌上的牌全部集中到牌桌中央(框邊的那些牌也要推到中間來),盡量將所有的牌都蓋住,然后四個玩家一起用手把所有的牌盡量攪和,使牌的位置變得不可預測。
(2)堆牌(砌牌)
將牌洗好之后,就要開始堆牌。每個玩家都要負責堆一條“山”出來,所謂的“山”是由上下兩層各17(三人則為18,下略)張牌并排所成的長條。每兩張上下疊的牌起稱為一個“幢”。一條山由17幢所構(gòu)成。四個人都把牌堆好之后,分別將面前的山往前推攏,構(gòu)成一個四方狀的牌堆。方形中間的區(qū)域稱為“河”。
(3)配牌
配牌就是讓各位玩家先拿到剛開始會有的13張牌。部分規(guī)則中,在這個階段會直接給莊家14張,理由是反正莊家都要第一個摸牌,因此干脆在配牌的時候就先多給他一張,這樣待會他只要打一張出來就等于開始牌局,不用再摸牌了。
配牌的時候同樣要擲骰子決定要從哪里開始取牌。此時莊家拿起骰子往“河”丟去,擲出的點數(shù)關(guān)系跟剛才提到?jīng)Q定起家的關(guān)系是一樣的,擲出的點數(shù)同時也表示要從山的哪里開始拿牌。例如擲出八點,那就表示要從莊家上家(即北家)的山以順時針方向(特別注意,拿牌的方向是順時針,這跟玩家進行的順序是逆時針剛好相反)跳過八幢牌,并從第九幢開始取牌。
此時,東家(也就是莊家)會從第八第九幢中間的位置把山給拉開,然后先抓走兩幢牌(4張),然后依序輪到南家抓走接下來的兩幢牌,然后是西家、北家、東家、南家……依此類推,每次每個人都抓走兩幢牌。抓了三輪之后,每個人手上都會有12張牌,接下來從東家開始每個人各再拿1張牌;此時拿牌的方式與牌局正式開始后摸牌的方式都一樣,是先拿一幢的上層牌,然后下一個人拿走同一幢的下層,再下一個人拿走下一幢的上層,依此類推,總之順序是先從上到下,然后再沿著山按照順時針方向進行。四人都拿到13張牌時,配牌完成。
(4)王牌
配牌后要排出王牌并開出寶牌指示牌。從拉開山的位置倒過來的七幢牌(14張)稱為王牌,這些牌在通常的情況下是不會動到的,除非有人杠牌。有的時候會把這七幢特別拉出來以明顯界定(不過這并非必要)。牌桌上剩下的牌除了王牌以外的通稱為山牌。還要翻開王牌的倒數(shù)第三幢之上層牌(本文中以靠近山牌一端作為王牌的第一幢,不要將方向弄反),該牌稱為寶牌指示牌。王牌的最后兩幢(離山牌最遠的兩幢)稱為嶺上牌。
如果有人杠牌,則每次杠牌時,杠牌者可以摸一張嶺上牌。然而王牌必須保持14張,因此每次杠牌后,需要補充一張牌到王牌,這就要將山牌的最后一張牌(通常稱為海底牌)移入王牌之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山牌的最后一幢有兩張牌,則要移動那一幢的下層牌,而不是上層牌(當下層牌被移入王牌后,將上層牌放到下層即可)。如果山牌的最后一幢只有一張牌(另一張在此之前已經(jīng)移入王牌),則只需將最后的這張牌移入王牌即可。剛剛移入王牌的這張牌要放置到靠近山牌的一端。在只剩下14張(即只剩下王牌)時,本局結(jié)束。
(5)收骰
在牌局開始之前的最后一個手續(xù)是收骰,就是把剛才丟出去的骰子拿回來放在莊家的右手邊。骰子標示出誰是莊家。莊家從山牌中抓走一張牌(摸牌),牌局正式開始。
另外對于莊家配牌取14張的情況,其實就是把收骰后莊家摸一張牌的動作提前至配牌時進行。莊家在配牌時拿完三輪之后會直接拿走兩張牌,這兩張牌的中間跳過一幢,這個動作又叫跳牌,這樣收骰后莊家不用再抓牌,直接開始牌局。
日本麻將翻數(shù)計算
日本麻將一般不允許直接推倒和,多數(shù)規(guī)則是1翻(也作“番”,下略)起和,也有規(guī)則規(guī)定本場數(shù)達到或超過5的時候2翻起和,稱“二翻縛”。
需要注意的是,寶牌只在滿足起和翻和牌后才計算,因此只有寶牌而沒有其它翻同樣屬于“無役”,不能和牌。
役牌是日本麻將中的一種和牌方式,1翻。也稱作翻牌。在有特定字牌組成的刻子或者槓子時成立。因為可以碰牌,而且只需要三枚牌就能成立,所以可作為速攻的手段。也可以指能讓這種役成立的牌。
役滿指日本麻將中較難以湊成的牌型、翻數(shù)累計達一定翻數(shù)以上或較難達成的和牌方式等上述情況都稱之為役満,可分為數(shù)え(累計)役満、役満役。這些役種全部都是較難以湊成的牌型。
日本麻將役種種類
1、日本麻將普通役種
立直、一發(fā)、門前清自摸、平和、一杯口、斷幺九、役牌、嶺上開花、海底撈月、河底撈魚、搶杠、雙立直、七對子、混全帶幺九、一氣通貫、三色同順、三色同刻、三暗刻、三杠子、對對和、混老頭、小三元、二杯口、純?nèi)珟х劬?、混一色、清一?/p>
2、役滿役種
天和、地和、國士無雙、國士無雙13面、九蓮寶燈、純正九蓮寶燈、四暗刻、四暗刻單騎、四杠子、清老頭、字一色、大四喜、小四喜、大三元、綠一色
3、特殊役(部分規(guī)則不承認)
流局滿貫:從牌局開始一直到荒牌流局,自己打出來的牌全是幺九牌,且沒有被別人吃、碰、杠。點數(shù)為滿貫。部分規(guī)則計流局,部分規(guī)則計自摸。